《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情节,王熙凤临时差遣宝玉房里的丫鬟小红办事,小红办得干净利落,就有心把她调到自己这儿来工作。
然后听李纨说小红是荣国府(据说位于如今北京西城区)中层干部林之孝的女儿,就问她叫什么名字,小红回答说“原叫红玉,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
王熙凤一听,就“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讨人嫌得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听起来还真像是嫌府中名字里有“玉”的人太多,把“玉”都给用“俗”了,不像她自己;据我所知,《红楼梦》里,那么多人物,名字里有“凤”的倒似只有王熙凤一个,值得稀罕。
不过,如有朋友所说,她这是在嫌宝玉,那倒未免牵强了,她嫌叫“玉”的人太多了,并非就是不喜欢叫“玉”的人。取名总是图个吉利,玉毕竟是好东西嘛!
当然这里我们不关心这个,而是要讨论一下,书中到底有哪些以“玉”名之(不包括以玉为偏旁)的人,分别来认识一下,看看跟“玉”和宝玉有什么关系。
不提不知道,一提吓一跳,从《红楼梦》前八十回所录人物来看,名中带“玉”的竟然有十个人!分别是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林红玉、蒋玉菡、玉爱、玉钏儿、妙玉、玉官、茗玉。
贾宝玉与玉的关系可谓最密切,别人不管有没有,都是后来给的,他的“通灵宝玉”却是落草时就衔在嘴里带来的,并且字都给刻好了,叫他“宝玉”确实理所当然。
而从他的品格来说,也的确就像北静王水溶所评价的,“如宝似玉”,堪称纯雅的。
甄宝玉是贾宝玉的镜像,他身上有没有玉?印象中书中并没有提,但想来是有的,只是不像宝玉那样与生俱来。
他和贾宝玉一样,特别亲近女孩,把她们看成“水做的骨肉”,不过后来他转向功名,一意读书,跟贾宝玉就形成了两种人生取向。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有“木石前盟”的,两人一见面就互相觉得很“面善”,不过当时宝玉问她有没有玉时,黛玉是说没有的。
她说的应该是真话,当时还诱发了宝玉的痴狂病,一下子把自己的玉都给摔了,全靠贾母说黛玉原本有玉,因为孝顺,把玉给亡母殡葬了才糊弄过去。
当然,她尽管没有像宝玉这样带着“宝玉”,却实在也是无瑕之玉。
原名林红玉的小红,原是宝玉里房里的丫鬟,有几分俏丽,也常想着能多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但是怡红院里实在太卷了,她是个粗使丫头角色,基本上连宝玉的面都难见。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服侍宝玉喝水的机会,换来的却是其他诸如秋纹之类丫鬟的打压,要出头实在是难。
幸而后来还是得到了开头所示的一个偶然机缘,跳槽到了凤姐处,后来还嫁给了贾芸,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蒋玉菡是个伶人,艺名琪官,是忠顺王爷的独宠。他和宝玉在一次饭局上相逢,都是久仰大名、相见恨晚,宝玉赠以玉玦扇坠和袭人所给松花汗巾,蒋玉菡回赠以北静王所赐茜香国女国王贡奉的大红汗巾,成了好朋友,也埋下了他日蒋玉菡娶袭人为妻的伏笔。
后来宝玉还因他挨了贾政好一顿打,差点把命都丢了。因为蒋玉菡从忠顺王府出逃,王爷差人追查到了荣国府,加上宝玉与金钏儿调笑导致后者被王夫人逐出府去而投井之事,被贾环等人歪曲为宝玉强暴丫鬟不遂。
可见蒋玉菡这个玉,既有雅的一面,又有欲的一面。
玉爱出现在闹学那一回里,这当然不是他的真名,而是一个外号。明明是个小男生,却长得妩媚风流,就跟另一个“香怜”一样,得到了这个外号,成了薛蟠上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后来宝玉和秦钟入学,很快就与香怜、玉爱互相倾慕,搞起了小团体,还引发了一个叫金荣的学生的嫉妒,闹出不小的学塾打架风波。玉爱这个玉,就主要是“欲”了。
玉钏儿是金钏儿的妹妹,同在王夫人房里的。她跟宝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而在她姐姐因为宝玉而死于非命后,对宝玉态度冷淡。
宝玉挨了父亲一顿狠揍养病时,她奉王夫人之命送莲叶羹,宝玉还曾故意设法要她尝一口以缓解关系。后来她代姐姐成了王夫人房里的首席丫鬟。应该说,玉钏儿这个玉,柔里透硬,还是有点骨气的。
再说妙玉,她的判词里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两句,实际上她“带发修行”就已经体现了这种处境。她是很少把人放在眼里的,就连“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林黛玉都觉得她这个人很怪,不喜多交往。
不过妙玉对宝玉却堪称很好,拿自己的杯子给宝玉喝茶(要知道她是因为刘姥姥用过就要把一个杯子扔了的),宝玉生日她还给他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向她乞红梅,她与他共赏梅花之余,不仅不吝啬还奉送一大把……
女孩的心思,你懂的。妙玉的玉,是纯洁高致的,只是显得不是特别自然,而续书里,则是陷入污泥中,惜哉!
玉官是贾府为迎元春省亲而组建戏班里的十二戏子之一。这个女孩长什么模样书中并无介绍,就是和另一个戏子名“宝官”的在两个重要情节里面出现。
一是袭人挨了宝玉一脚那回,当时下大雨,冒雨跑回来的宝玉敲门久而不开,正是宝官玉官做客怡红院,和袭人、晴雯等丫鬟一块儿在玩。
宝玉找龄官唱戏却看到贾蔷和龄官谈恋爱那回,也是宝官玉官领他去见龄官的。而且正如不少评论者说到的,宝官和玉官合起来正是“宝玉”二字,与宝玉还真是有关联。考虑到她们最终都是被王夫人遣散离开贾府的,倒似乎在暗示宝玉以后的命运。
这样说来,玉官的玉,是呼应宝玉了。
最后一个茗玉,是“故事里的故事”中的富家小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应贾母的要求讲故事,她就信口开河即兴编了一个“小姐成精雪地抽柴”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茗玉,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十七岁那年病死了,父母痛失爱女,给她盖了祠堂,后来就成了精。宝玉听了还信以为真,次日就让自己的书童茗烟去找。
这个名字当然也是刘姥姥胡诌的,就是“茗玉”二字却又像是把“茗烟”和“宝玉”合在了一起,不知只是刘姥姥哪里听来的类似的名字拼凑的(书中没有信息显示刘姥姥清楚荣国府年轻人的名字等),还是作者图方便信手拈来接合而成。
有学者说这个故事是“黛玉之死和宝黛爱情的谶语”,也就是说,茗玉的玉就是影射黛玉了,未敢确信,存此一说吧。总之,这个刘姥姥虚构出来的“茗玉”,是着实让宝玉牵挂了几天的。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