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赶超日本成为了美国后的第二大经济体,随之而来的,“人民币升值”和“中国经常性贸易顺差”也开始作为出入各大政商、财经媒体的头条。中国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增长给中国带来福祉的同时也面对来需自外部环境的压力。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和通过拉动国内需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声音已成为国际论坛和谈判不得不应对的问题。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开始恢复和腾飞,美国公路上30%以上的汽车来自日本,日本持有30%-40%的美国国债,日本拥有2850亿美元的美国直接资产与证券资产,控制了超过329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业的资产(占美国银行资产的14%)(数据:郎咸平,《看美国金融战如何重创日本经济》)。日本对美国一贯的贸易顺差给美国本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带来冲击,美国坐不住了。
从历史纵轴来看,二战后日本经历了两次转折点:
1960年的“安保骚动”,和美国签署了《新美日安保协议》;
1985年的“五国广场会盟”,和美国为首包括德国、英国、法国在内的三国签署了《广场协议》。
先后任过日本政府藏相、首相的宫泽喜一在《宫泽喜一回忆录》中谈到:
“1960年1月签署的《新美日安保协议》,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对日本的军事保护,延续了战败以来日本在国际政治与军事中的地位,此举虽然激起国内抗议,但也令日本此后可以安心发展经济”;
“‘广场协议’所涉内容,看似完全不如《新美日安保协议》那般宏大,仅是对G5(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各国汇率调整做了指导。但是这一涉及汇率调整的安排,对日本国运的影响,却不下于针对军事和政治的安排。”
军事工业:《新美日安保协议》
《新美日安保协议》的签署对日本而言就像一枚硬币,凡事都有两面性。正如宫泽喜一的评论,美国的军事保护让日本腾出手来,可以集中资源安心发展经济。但不容忽视的是“军事”对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不妨以俄罗斯的案例对比来看。2012年普京地三次就任俄罗斯总统,以“7500亿美元强军计划”作为提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强军计划”直观理解看似是在花钱,实则在“投资”,而执行到位的投资则会带动实体经济的增长。
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是否成熟和完善,军事工业可作为标杆。作为产业金字塔的地位,“军工业集成了电子、化工、冶金、材料、精密加工等机会所以工业门类最精华的部分”(王伟,《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大国之略》)。这就意味着,从政府层面强调军工的投入,会逐层带动下游产业和整个工业生态系统。
从影响意义来看,一方面可以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技术创新,而中长期的成果可以延伸至民用领域。
但实行这样的前提是一个国家有充足的人口去实现这一大业。
再来看日本的情况,《新美日安保协议》等于让日本放弃的了发展其自身独立的军事工业,使得其在军事集成化和生态体系方面是远远无法自给自足的。中长期的话,自身军工业的缩水也会累及民用制造业的精进。当然,经济的顽疾,诸如日本老龄化问题,也无法催生市场活力,内需疲软;同时劳动人口过低的话,无法维系相对完成的工业体系。
《广场协议》
宫泽喜一表示汇率调整的妥协对日本国运的影响不雅于针对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冲击。
然而当时时任日本大藏省大臣的竹下登在去美国纽约广场饭店的时候,日本是积极配合的。当然,日元升值的压力来自美国不容置疑。
1983年9月,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和著名律师执笔的《美元日元的矛盾——现存问题和解决办法》报告在议会中引起了反响。而这份报告的背后赞助者则是一家美国企业——卡特彼勒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制造商之一。起因是面对日本同行的竞争,通过游说议员的政治诉求以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
而日本之所以积极回应美国的压力和要求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其本身的结构弊端——日本经济结构自身缺陷是过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
上世纪70年代,越战后,美国通胀压力骤增,美联储提高利率使得通货膨胀得以控制,但随之而来的结果是美元走强。强势美元给美国出口,尤其是制造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也使得其和日本商贸中失去了贸易优势。
于是在签署协议后,日元很快相对美元大幅升值。在《广场协议》前,当时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是1:240左右,而很快于1982年5月12日,汇率达到1:160。日本不得不请求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出面挽回态势。
贝克发表演讲:“美元与日元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充分调整,不会继续压低美元了”。这才稳住了日元。
日本在短期迅速升值,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流向楼市、股市,泡沫愈演愈大,最后大到无法收场:楼市、股市崩盘,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空虚——泡沫破裂。
有人说《广场协议》使日本进入了“十年”、“二十年”的经济衰退,是美国狙击日本的阴谋;也有评论人士认为这一个诱因,如果本身没有病,靠自身免疫系统调节还是可以抵御外部侵扰。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自身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过度依赖出口,在外部压力面前选择妥协以维系其在美国市场份额。另外,在大幅升值的调整下,日本的应对方案也没有有效得以补救。
了解美国和日本的近代历史和这两个转折点,可以更明朗地看待今天的世界格局。有两个点值得分享,来自《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国之大略,三分在外,七分在内,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必然要服从于内政。”
“世间万事,知其所来,方知其所往。历史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其中所蕴藏的规律。”
作者简介
常识
曾求学巴黎和伦敦,
如今在非洲大陆,用文字滋养成长的创客。
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年轻,不如去闯。
@创客史记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