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寓教于乐
内涵:
作为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生动有趣、不死板、不机械、不重复、喜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5.学以致用
内涵:
作业关注视野拓展,体验探究,思维发展和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问题解决,设计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目的:
有效回避传统作业的低效枯燥,实质是“知识学习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体验。
融入生活元素的作业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外作业。
注重观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世界,并从中寻找到利于教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上思考,完成作业即可。
6因材施教
内涵: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差异性。在作业设计上因材施教,立足学情,通过分层作业形式,让作业对每个学生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目的:
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变被动为主动,避免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形。
认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差异性。化统为分,设计差异性作业,以分增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7.量体裁衣
内涵:是应当合理把控作业布置的数量和难度。作业的设计及布置应当与教学内容、学生个体、教师个人以及所在地区和学校等具有适切性目的。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落实教学任务,体现课程标准及新时代育人要求,避免重复、机械、无意义的作业。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业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减少简单重复无意义的作业,提升作业对于学生学习的效能。作业设计应当与教科书、教师、学生、地区和学校适应、契合。
8.协同统筹
内涵:
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当站在学科知识体系的和角度出发,同时考虑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属性,系统的思考作业的各个相关要素,科学布置作业。
目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全局角度分析,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能够体现学科的应用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设计作业时应当考虑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作业设计要基于学科体系认识,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
9.合作伴学
内涵:教师的作业布置和设计作业时,应当融入合作学习,兼顾学生的个体性和群体性,使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目的:
促进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提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潜能发挥。
通过合作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个体差异互补,完善其人格,促进其成长。
由独立作业走向合作性作业,更加重视合作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合作使得作业具有人文气息,其中需要师生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
10.以错促学
内涵:
教师能够通过作业设计布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自己的批改能够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思维上偏差和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并针对性进行改进。
目的: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通过反馈反思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并针对性改进。
教师在作业布置反馈性中起到重要作用,没有教师,反馈便不存在反馈性。
根据反馈不仅可以了解学情,还能进行自身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