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贺信中的三句话,每一句都在回答“为什么要读书”,读懂了贺信,就理解了读书的重要意义。为了倡导更多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已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种阅读活动蓬勃开展。
怎么读书
对此,我总结了18个字:技术好、定角色、挤时间、记笔记、勤练笔、有“四不”。
读书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读书是一门技术,有精读、泛读、略读、速读、快读、背诵等很多方法。介绍读书方法的书很多,大体上分为国外引进和国内原创两种。
国外引进的介绍读书方法的书,从技术方面论述比较多,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国古圣先贤留下来的读书方法、读书箴言、读书心得等,主要以个体经验的方式呈现。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找到最适合的读书方法。
我的读书方法是,第一遍用正常速度读,每分钟300字,每小时可以读2万字,这样每周花五六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本10万余字的小书。读的时候随手做标记、记录感想,重要内容则抄在读书笔记上。有的书需要读第二遍,多数时候只看做过标记的部分就可以,这样可以兼顾读书的速度和效率。
读书要先确定自己的角色。对于编辑角度而言,我把读书角色分为四种:编辑角色、审阅者角色、“学生”角色、普通读者角色。
编辑读书要谨防角色错位。编辑角色、审阅者角色是专业读者的角色,研究者也属于此类。以编辑角色读书,态度应该非常严肃,因为这是一种工作状态;以审阅者角色读书,必须有负责精神,读完后要能够对一本书的价值和质量等作出客观判断,体现专业能力;“学生”角色因强烈的求知需求而产生,因此以“学生”角色读书,应该保持谦虚心态,尽量多地吸收书中的知识,学习作者的智慧;普通读者最为常见,读书体验与读者的年龄、阅历等因素有关,个体差异很大。
读书时间要靠“挤”。我的读书时间主要在“路上”挤。平时上下班,全部用来读书,一周就是5小时,周末时间是读书的黄金时间,除去必要的休息、锻炼、外出等,一个周末至少有10个小时可以读书。
记笔记是个好办法。记笔记可以帮助理解、促进记忆,是最笨也是最好的读书方法,能有效克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记读书笔记也是记录自己读书时的理解和感悟。每个人读书时都会产生灵感,这些灵感稍纵即逝,记下来就能为今后所用,没记下来往往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多读书也要勤练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写不分家,只要读得够多,会写是水到渠成的。绝大多数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是读书多的人。勤练笔,是巩固读书效果最扎实的方法。
为什么手不释卷?因为读书是增长知识和智慧双重财富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路径。为什么热爱写作?因为写作是一个人创造未知世界最便捷、对环境依赖最少的路径。为什么喜欢写诗?因为写诗是以最纯最真最浪漫的形式呈现个性、抒发情感的路径。
读书“四不”。一是读书不要有强烈偏好,读书像吃饭,要有“好胃口”不“挑食”,任何领域都有经典好书,不应人为设置障碍,把好书挡在身外;二是读书不问有用无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三是不要拿读不进去当理由,读书如行路,有上坡有下坡,有坦途有坎坷,只要做到内心不抗拒,一定能渐入佳境;四是不要以忙做挡箭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