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已经看了许多遍,可每次都热泪盈眶。故事内容很简单,哥哥阿里在回家途中弄丢了妹妹莎拉的皮鞋,两人不敢把实情告诉父母,于是决定每天轮流穿同一双鞋上学。当阿里得知跑步比赛的季军奖品是一双球鞋时,错过报名时间的他向老师苦苦哀求,终于获得了参加比赛的资格。然而,比赛的最后阿里由于用力过猛,阴差阳错得了冠军,当大家都高兴地为他庆祝时,他却为与跑鞋失之交臂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电影的第一幕从修鞋开始,已经破旧不堪的粉色皮鞋在鞋匠的手中“获得重生”。对于贫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拥有这样的一双小鞋子已经让他们满心欢喜。然而,生活的意外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得知鞋子丢失以后,莎拉一直生阿里的气,可是她担心妈妈的身体,并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电影中兄妹俩每天拼命奔跑着穿街过巷,碰头后快速换鞋接力上学的情景。
故事的转折从莎拉发现遗失的鞋子穿在另一个小女孩脚上开始,她偷偷跟着小女孩回家,记住女孩家的地址后莎拉叫上阿里去帮她把鞋子要回来。兄妹俩一路来到女孩家门口,正巧碰见女孩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出门。令人意外的是,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兄妹俩看着父女俩结伴出行的背影默默对视了一眼,莎拉低下头,眼角泪光闪烁。两人一语不发转身回家,一路上,只见两个背影在镜头中越来越远,越来越小。
跑步比赛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阿里的大脑里不断闪现着他与莎拉的对话“我没迟到,我已跑着来了”,“球鞋好脏,我不要再穿这双鞋”,“都是你不好,弄丢了我的鞋”,“如果我得了季军,我把球鞋送给你”。这时画面切换,莎拉背着书包狂奔在街头的情景与阿里在比赛中奔跑的画面交叉重叠,背景只剩下阿里沉重的呼吸声,他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一个小男孩使坏撞了阿里一下,跌跤之后的他立刻跳起来重新跟上队伍。赛道临近终点,老师和主任出现在画面里,他们一边挥舞着双手、嘴里高喊着什么,一边跟着小选手们一起冲刺。当阿里冲过终点线精疲力尽地瘫在地上,他急切地问狂喜的主任:“我是不是第三名?”当他得知自己是冠军,难以接受事实的阿里感到一阵晕眩。老师把他扛起来坐在自己肩头,可是阿里没有一丝喜悦,他的愿望落空了,跑鞋不是他的。
“失落的冠军”回到家里,莎拉从阿里的表情里得知自己的鞋子没有了,两兄妹安静地站在院子里,直到房间里传来的婴儿啼哭的声音打破沉默。莎拉跑回房间,阿里脱下已经磨烂的球鞋,把满是血泡的双脚泡进水池,小鱼向他游来,仿佛在帮他舔舐脚上的伤口。电影在阿里的那双小脚中落下帷幕,没有任何冲击视觉的画面,一切在淡淡的音乐中结束。
这部1997年上映的电影直到现在看,依然一次又一次让人热泪盈眶。电影中兄妹俩的扮演者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可是一颦一笑都拨动心弦。一切的缘起都是一双小鞋子,为了它,善良的兄妹俩用奔跑兑现彼此的承诺,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要有一双鞋子穿就好(当然,如果是商店橱窗里那双漂亮的白皮鞋就更好了)。这样纯粹的梦想那么剔透、那样简单,却触到成人世界中大人们心底的柔软:被欲望裹挟多时,很多人或许早已忘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
这个电影让我想起那个因为《热血街舞团》而出名的05后小女孩席嘉琪,在刚过完12岁生日的那个夏天,她拿下HHI街舞锦标赛中国赛区popping总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总决赛。她家境贫寒,曾靠捡矿泉水瓶、卖文具一块一块地攒下自己的跳舞经费。即便打击不断,她依然对自己热爱的街舞抱持热忱。纵使业已成名,她却从不参加商演,她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学习和街舞。当记者问到她的梦想,她只是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我想买一双新舞鞋,因为我的脚开始长了”。这个回答是否让你想到了什么?或许是幼年一直想吃的一块糖,或许是儿时一直想要的玩具,或许是每每路过百货公司橱窗,总会多看几眼的漂亮裙子。
我想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梦想回到儿时,回到青涩懵懂的岁月,那时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定义简单,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为所爱全神贯注、倾尽所有都是自然而然,而一点点收获的喜悦就让我们倍感甜蜜。如今,身处欲望的汪洋,我们或许拥有了掌握人生之船的能力,却找不到停泊的港湾,看不见梦想的彼岸。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建议你去看看《天堂的孩子》,它或许能帮助你找到遗失的勇敢,回归最初的简单。如果它做不到,就当作给自己一个机会,任凭自己沉醉其中做一场梦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