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文化三期讲师是仇民主老师,于我,亦师亦友,也算是忘年交罢。
曾经在神农大讲坛,仇老师就讲过两次,他对株洲的人文历史,那是如数家珍,记得有次他讲完课,不无遗憾的说:人在台上讲,人皆以我为师,其实不然,株洲的历史是大家的,若是能边讲边探讨,边回忆,则更是幸事!虽然他一个板车走遍过“老株洲”,但仍知之有限,他更想和各个区的相似年纪的人一起聊,来补充他一些不知道的故事。
于是,当我邀约他来讲《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解放后株洲的发展历程》时,他是欣然允诺的,记得他很认真的问了句:课中能否边聊天边讲课?我说,沙龙就是这种形式,你怎么感觉好,就怎么做,我在电话那头听出了他的兴奋。
那天,仍然还是在明月湖那小小的杂屋间里,里面的灯光不算明亮,不大的房子拥满了人,只见仇老师课还未讲,先拿出一张地图,大家便好奇的凑了上去,哦,是株洲地图,有人就开始说:你看,这就是我老家住的地方!这一下,仇老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自己今年60了,在河东石峰区住了30年,河西天元区住了30年,从原来拖着板车闯四方,到后来退休参加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走访株洲的各个名胜古迹,有辛苦,更多的是见证了株洲60多年的沧桑变化,他说自己人老心不老,自幼爱看书,买书,收藏各类老票据,活到现在,竟然更加滋润起来了,闲来最爱就是上新闻网写写博客,希望把自己对株洲的老记忆能够留存下来;这次他和大家把河东的一些老地名和河西的一些老地名和大家一起做了分享,特别是有些地名的故事,让大家大呼过瘾,都说自己以前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自己住的地方还有这么有趣的传说。
传承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未来;保护文物,是为了更好的保存历史,在这一对矛盾体中,仇老师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呼吁尽快建立株洲的文化保护体系,彼时,正是他们关注的“青龙桥”被野蛮拆毁,他痛心疾首地说:战火年代,没有被飞机炸毁;和平年代,却被人野蛮摧毁,一座青龙桥记录了多少历史啊,而且它古色古香,为什么不能作为一所古迹与现代的建筑融合起来呢?一座桥,难道在一个楼盘中就没有栖身之地么?
作为同样是湖湘文化志愿者的一员,我被他的语言深深的感动了,是什么,让一位老株洲不辞辛苦的一直奔波着呢?恐怕我们听众中的一位代表了他的心声:老仇,就是株洲的一本“活地图”,他为使株洲的历史能够传承下去,他愿意用尽他一身的力量去拼一把!尽管不能改变多少,却始终呐喊着、奔走着,永远用自己的脚步来衡量这块生他育他的土地!
仇老师,我们爱你,我们爱株洲,希望您这本株洲的“活地图”,写出更多关于株洲的“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