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潮汕地区逢年过节是最有气氛的,春节也不例外。
潮汕人过春节确切说从年二十八就开始了,家里的妇人们开始制作脆饺、萝卜糕、土豆糕,让我觉得神秘莫测的是每一年都会有远房的哪个兄弟给我们家族送来三条超大的🐟,一家一条,我爸在井附近斩鱼,我妈跟我的伯母们在房间做糕点(我负责打下手)。
年二十九全家开始大扫除,四个孩子一人一层,活儿干完三家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到厂房(以前做服装厂的房子)来一场真正的超级大扫除,大哥拉着水管洒水,我们负责扫掉地上的灰尘、🍂,如果这个大扫除要一个人做肯定很累,但若是整个家族的兄弟姊妹、侄子侄女们一起,瞬间充满乐趣(可能由于侄子侄女只会玩水..)
当浩浩荡荡的大扫除队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后,开始张罗贴对联、挂灯笼等事情,我最喜欢看父亲把印着”张“字的🏮挂上门前,心中总有一种自豪感,好像意味着张氏家族家族兴旺。
我妈从这一天开始拜神,我屁颠屁颠跟在我妈屁股后面,永远搞不清楚哪一天哪一刻需要拜哪个神,但有需要随叫随到对了。也是从年二十九开始吃“圆”,接下来吃到初四,几乎每天的早餐、下午茶、宵夜都可以看到它神秘莫测的身影。小时候我妈跟我说吃了“圆”就长大一岁,那时候对每一年多少岁还能记得清清楚楚,但是到了深圳之后才知道,过了生日才算大一岁,我对自己多少岁这件事就开始模糊了(反正一直18不好吗hh)
年三十算是最热闹的一天了,上午妈妈开始煮米饭,炒菜,煎豆腐准备下午去祠堂拜神,小孩子中午就洗完澡,穿新衣漂漂亮亮去祠堂拜神,拜完神就回来张罗晚饭,晚饭一般是4、5点就开动,所以我一直觉得除夕夜很长,我们全家没有看春晚的习惯,吃完饭我妈又开始筹备拜神的东西,小孩子则走亲戚讨红包(无奈今年“生意“惨淡”)、玩烟花炮竹。潮汕有个习俗,只有你出来工作了,就不能拿长辈的红包了,不知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以前只有实物红包,现在还有微信抢红包,大年三十那一晚抢到眼红,见到红包就抢,手机几乎不离身,就连去冲凉也叫我妹帮我守着屏幕(嗯妹妹的用处来了)。
除夕夜常常是在鞭炮声中睡去,平常一点声响都睡不好的我在忽远忽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也能呼呼大睡,可见除夕多么忙碌。但新年第一天也没办法睡懒觉,因为每一年的大年初一大家得起个大早拜公妈,拜完之后这个年的节奏才开始慢下来。
初二我们叫“仔婿日”,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探亲,鉴于我跟我妹未嫁,我们家则是去外公外婆家。每次去外公外婆家,他们都笑成一朵花儿,外婆总怕我们吃不饱,一直拿东西给我们吃,我们的胃在外婆这里好像无底洞,怎么塞外婆都嫌少。
初三比较悠闲,可以睡睡懒觉,追追剧,没走完亲戚的接着走。
初四是我们张氏大家族整个家族的团圆日,这一天大伯会摆红桌,宴宾客,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饭,祝酒,畅谈新年愿望。(今年的主题是——搞钱!)听说今天初五是财神日,我问妈妈需要拜哪里,我妈倒说不用拜。
初四这一天,我们还会去翠峰岩拜观音菩萨,听说那里有很久之前菩萨下凡留下的脚印,小时候很好奇,特地上去看了一眼,脚掌超级大,不知道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回来后需要去另外一个地方拜佛祖,这一段路需要爬山,每次上去都觉得超级累,尤其是还要提着贡品。在这两个地方我们都会求签,举圣杯(潮汕话翻译不出来,圣杯两面都正表阳,两面都反表阴,一正一反表圣,是好兆头的意思)。
初四还是哥哥的生日,趁着大家伙都还在,可以过上一个非常热闹的生日。以前还很嫉妒哥哥生日总是可以收到很多礼物,还有很多人给他庆生,长大一点就没感觉了。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安排自助烧烤,买生日蛋糕给哥哥庆生。从去年开始,换成控窑,吃窑🍠,吃窑鸡,窑鸡蛋,每个没吃过窑地瓜的人都会感慨一番:“这才是地道的美食。”为此,我弟还拍了一部制作这些美食的整个过程的视频放上哔哩哔哩。(详情请参考up主:张泽Dragon发布的视频)
过了初四,整个年就过的差不多了。
要说现在的年味没有之前足倒也不是,只是过年的形式变了,以前以小孩子的视角看整个春节,讨红包、玩炮仗、走亲戚,现在微信抢红包,但实体红包却还在,不玩炮仗了,但陪侄子侄女一起玩乐趣也还在,走亲戚依然一起叙叙旧,拜神依旧,团圆饭依旧,所有的习俗还在,只是人长大了,但年味儿还在。
不知道你们春节过节是什么样的?欢迎在微信朋友圈下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