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访杨起元旧居,由桥西市场进来,买两块“阿嫲叫”,一边吃一边往金带街方向去。经过龚屋门楼,来到朱紫巷路口。看见路口一座三层建筑一侧的楼道外墙上,嵌有两条标语,白字,竖写:
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
虽在巷角,当映入眼帘之时,却像一道光那样醒目。尤其是第一句标语,耳边仿佛能听到千千万万的呼喊声,震耳欲聋,气贯如虹,有一种特别受感染的震撼。
这两条标语,早在几年前我就看见了。这次不同的是,在同一座楼朝巷口的两面墙上,发现还有三条标语,同样是嵌入,字体相同,横写: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总路线万岁!
毛主席万岁!
可以断定,这些标语是同一时期“写上去的”。从标语内容上,也可以推断出大致的存在时间。
不妨来了解一下,“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据百度,“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并超额完成的基础上,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和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下,开始出现急于求成的思想。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同年3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反浪费反保守的指示》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和文化大跃进运动已经出现。”
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是在经济建设各个领域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由此,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盛行。
出现把锅砸掉炼钢铁,把其他田里的水稻集中放在同一块田充产量的做法。小学课文《一份试验田》,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人民公社是党的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九五八年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产物。
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大,就是规模大;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到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大队下辖生产队。
到1961年,中央开始纠正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强调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逐步调整政策以恢复农业生产。
1983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人民公社的建制被撤销,标志着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党的第一代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破坏了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水平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造成了我国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后世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从1958年开始,到1983年结束。那么,这些标语应出现在同一时期,很可能出现在运动开始或高潮之时,也就是1958年至1961年期间。
朱紫巷这座房子,可能是在运动出现时或出现后修建的。不会是运动出现前修的,因为嵌入的标语只有和房子建造同时进行方可“写上去”。那么,这几条标语和这座房子,至今有60多年了。
为什么只有这一座房子上有呢?推测这座房子可能是当时的组织机构,譬如大队部所在。据了解,朱紫巷以前叫猪仔巷,是卖猪仔的地方,大队部或许不会设在这里。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我对标语墙感兴趣,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一点记忆。在我儿时,村组实行集体,具体的形式内容当然不记得,毕竟是孩子。但记得的是,集体做秧田。秧田就在老屋门前,这块田后来分给了我家。我还记得,把田中的土块垒成一座座的圆丘,里面燃烧牛粪,以此方式来肥田。圆丘外围钻若干小孔排烟,白烟从一堆堆圆丘小孔里冒出来,袅袅腾腾。我与小伙伴们在其间借助土堆掩护玩“打仗”的游戏。生产队集体的秧田成了我们童年的游乐场,至于集体食堂我则没有印象。
还有对大队部的记忆。去外婆家拜年,说晚上大队部放电影,吃罢晚饭一起去看。外婆家所在的大队部在河对面的公路上边,大队部的印象,有几间公家的房子,房前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场,适合放电影。
集体秧田的记忆是好玩,而大队部的印象则是严肃。
那个时候,全国应该是差不多的情况。
由朱紫巷的标语建筑,又让我想到潼湖“五.七桥”和桥上“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语录。还有,良井霞角大福地墙上的标语。
这些都是同一时期的存在。像大福地墙上的标语,随着墙老塌坏容易消失,而嵌在朱紫巷这座建筑上的标语,得以很好的保存下来。这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与明清遗存古建筑好有一比。因为它同样具有时代特色,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同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