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挺多人常会给自己找台阶或借口,用想象的判断做不执行的理由;
2、体育锻炼,强度数量不够,就怕自己身体吃不消,后面基本就是放弃;
3、读书学习,已完成了一定量,所以在身体状态不够OK时,可以适当休息,或者节假日都应该休息……
4、给自己找借口、理由,就是总在设定舒适区,只要超过舒适区就马上自我设限,这与精进成长是相违背的;
5、下一步行动:
(1)警醒自己的类似想法,自我设限的理由总很有说服力;
(2)在每日复盘,加入“找借口自我设限”的检视;
(3)更新每日复盘表,以打勾清单完成自查(借鉴曾国藩日课、富兰克林13项);
【二】
1、有些人只是单纯觉得某件事有意义,就把这纳入自律或个人原则,执行起来总时好时坏;
2、道理都是直到真正懂得和想要,自然会持续贯彻,那时也就没有自律的必要了;
3、要纠正对“自律”的看法,仍要以“匹配、合适”为原则,在自己舒适圈之外一点拓展;
4、就像长跑,跟随过快的队友,容易把自己带崩,只有按自身节奏,加上些痛苦才能跑出成绩;
5、下一步行动:
(1)警醒自己做不必要的“拷贝、模仿”,先知再行;
(2)要根据自身执行情况,以适合自己强度的方式进行,他人的自律并不都适合自己;
(3)在培养习惯的路上,要给予包容,去掉完美不犯错的观念;
【三】
1、有情绪感染的场合,在沟通上碰到麻烦,错以为解决问题是理性的成人谈话方式;
2、实际不管怎么解释或说明,都无法把理性的声音翻译成感性;
3、非理智状态,盈亏比最优策略,并不是“条理清楚地梳理问题、讲道理”;
4、很多时候服软、装傻、扮可怜、直接道歉,这些方式反而更有效;
5、不是每个人都在理性状态下说事实,大部分人说话背离事实,可能只是为了表达“感受、情绪”;
6、下一步行动:
(1)提醒在沟通中,有时并不是要真解决“问题”,可能自己面对的只是“情绪”;
(2)可以用理性解决自己的情绪,但对外不要只会用理性来处理;
(3)发现理性解决不了问题,则以处理情绪为主要沟通目的;
(4)跟讲道理的人讲道理,跟谈感情的人谈感受;
【四】
1、最近疫情又有抬头,各种通知、公告、会议都表明正迎来新一波防疫战;
2、从疫情开始至今,持续升级了自己动手理发的技能,从短发到长发,从碎平头到大侧背,只需要几次尝试就能满意;
3、提炼出技能的四段式,最开始对整个技能没概念,需要通过视频和想像模拟来学习。接下来是实战实践,大脑学会了、手没会正是这阶段要解决的问题。第三阶段是反馈和修整,做得好的继续保持,有错的地方则改之。最后第四阶段巩固成型,基本可以传授此技能,也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提醒新手要注意事项;
4、整个学习的过程,动脑思考和做好每次反馈笔记,这两个步骤十分十分重要;
5、下一步行动:
(1)继续提炼“技能学习的四段式”,预备封装成模板;
(2)完善“反馈笔记”的刻意练习步骤;
(3)收录此条复盘到“警醒提醒清单”;
【五】
1、为了便利和快捷,需要使用到软件里的正则表达式;
2、尝试找程序猿寻求帮助,在电报群请教,也给开发者去了邮件,更碰到有偿解答却实力有限;
3、最后花了几小时,针对目标需求直接局部学习,解决得挺简单;
4、整个经历有两点感受:一是部分技能的学习,并不需要完全从零到高阶,只做解决式的局部学习,这样不仅有效节约时间,也极大避免因反馈慢而产生的麻烦。另一点就仍是“向外求、向内求”的问题,有时如果找到合适的人,一句话就能解答,但也有很多时候找不到如此资源,这时就需要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解决怎么解决问题”;
5、下一步行动:
(1)记录“解决式局部学习”,可以推崇这个方式;
(2)求援帮助,一开始就应找到头部和能手专家,避免大海捞针式发问、等待答案;
(3)如短期内找不到资源求助,且自学所花时间不多,直接选择自学自助,学习并不是一次性的;
【六】
1、自己碰到困难且毫无头绪的事情,固有习惯有两种对待:一种是特别积极地找办法、尝试解决,另一种是不进也不退的原地消耗;
2、复盘第二种现象,只要觉得特别麻烦,连找办法都无从下手,或者是经历尝试实在没有下一步行动,就都会变成拖延的原地消耗;
3、不会对待这种“无法寸进”,在这种局面没有解题系统,这类连头绪都没有的问题,搁置应该不等于原地消耗,这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4、有个细节要注意:自己无法写出计划清单,规划下一步行动时,无方向、消极、挫败,都会导致拖延的原地消耗;
5、下一步行动:
(1)继续挖掘无头绪难题的解题模式,记入闪念待查;
(2)无从下手时,主动“暂时搁置”,切换到另外的主题焦点;
(3)发现有拖延的原地消耗,提醒自己这是懈怠,打断它的传递;
【七】
1、最近网络上瓜特别多,还有各种反转,比美剧还要大脑洞,很多视频博主都是洗稿式的表达观点;
2、有些朋友特别相信“一本正经”说的观点,只要网络上的UP主、博主拿出精美的视频或排版,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于是他们就相信了;
3、自己在一些知识盲区也会犯类似情形,听起来那些观点正说也有道理,反说也有道理;
4、有些结论需要一分为二辩证对待,正反都是对的,对自己来说得看哪个适合;
5、但也有些结论是唯一性的,没有实践验证,这种结论都十分难辨识,在这种局面不知道怎么保护脑子……
6、下一步行动:
(1)专业性问题,需要听取专业的意见,区别网络上的声音;
(2)要意识“一本正经的表达,并不代表观点正确”;
(3)谈正确,需要结合自身的“匹配”,可以把“正确”这个词换成“恰当”;
(4)对所有自己未验证过的答案,都要保留一分怀疑,要记住“辨思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