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人类历史,掰开揉碎看,
是一群顺应客观规律的人,战胜另一群违背规律人的过程。
中国古人称之为:天命。
但如果去研究人类战胜自然的历史,
情况又不同。
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遍尝百草,大禹掘河治水。
不单单是顺应,更是奋争,是生死搏斗。
中国上古神话,从来没有西方神话的柔媚。
西方诸神不论如何残暴淫邪,凡人都只敢战战兢兢,听凭安排。
而中国神话,十只金乌出来淘气,后羿射之。
大山阻了家门,愚公移之。
不小心淹死的精卫,化而为鸟,衔石填海。
大禹治水,神怪作乱,大禹杀之,
从来不说给你进点贡,送童男童女。
这是何等的气魄!
管你是神是人,阻挡我的生衍之路,我就视你为仇寇,非要抗争到底!
如果祖先没有这种开拓精神,
人类不可能站在万物之巅,俯瞰众生。
2.
种群如此,个人也不例外。
想起一个故事。
公元前768年,周平王下令迁都,从镐京(陕西西安)迁到了洛邑(河南洛阳),
标志着西周灭亡,开启了东周春秋战国诸侯混战模式。
这是周王室最失败的一次战略决策。
故事要从周平王的父亲周幽王开始说起。
且不论幽王是否真的烽火戏了诸侯(个人认同钱穆先生的观点,举烽火召诸侯来,来了没事又灰溜溜回去,这事有什么可笑,看不懂。)
但他的确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是因为宠爱褒姒,竟然罢黜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
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儿子伯服为太子。
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都不会做这种不明智的决定。
因为褒姒只是战败国褒国进献的礼品,而申后他爹申侯,则是一国之君,手握兵权,在卧榻之旁。
果然,申侯恚愤加害怕,联合了东方的缯国和西夷犬戎进攻幽王。
前771年,幽王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
犬戎是西北游牧民族,单听名字,就知道它处于华夏族鄙视链的末端。
以它的实力,虽然强盛善战,但不可能入主中原。
于是,它在攻破西周首都镐京后,烧杀抢掠一番,弄得国都残破,生民凋敝,就撤退了。
申侯、缯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是为周平王。
3.
周平王涉嫌谋杀亲父,篡夺王位。
得国不正,东方诸侯不愿意承认他,甚至另立一王。
犬戎得了甜头,时不时就要来问候一番。
每次都掳掠大批金银财货,人民子女。
故都残破,形势的确十分严峻。
于是,周平王和其王朝决策者们决定:
迁都!
从此,周王朝岐,丰大片故土流入犬戎手中。
洛阳地势平坦,处四战之地,
周王室一下就把自己送到了诸侯包围圈中。
自平王东迁起,直到秦国攻灭王室,
周王室名为天下共主,实则仅仅作为吉祥物,被诸侯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而当王都东迁之前,因为秦襄公曾经助周平王力战犬戎,又护送平王东迁,
大王一高兴,就许诺秦国:
只要打下岐、丰,就把土地封给襄公。
大王算盘打得精:反正是沦陷区,我这是慷犬戎之慨!
但秦襄公是个血气汉子,既然你说是我的,我就敢去取!
4.
其实秦国的状况,未必比周王室好多少。
一样是遍地烽烟,甚至比周王室还地狭人稀。
况且没有天下之主的名分,实际状况更艰难。
周宣王时,秦襄公的祖父秦仲率兵讨伐犬戎,死于战场。
秦庄公继位,长子名叫世父,对父亲说:
犬戎杀死我祖父,我不杀死戎王,誓不入城安居!
并让位于其弟秦襄公。
如论气魄,比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早了600年!
襄公继位,一面大力发展经济,一面把自己妹妹嫁给西戎丰王为妻。
这在当时,是奇耻大辱。
次年戎人大举兵,世父城破被俘,关押了一年才被放归。
又是奇耻大辱。
襄公为夺取岐,丰封地,连连血战,最后死都是死在讨伐西戎的路上。
纵观襄公之后百年秦史,就是与西戎血战的历史。
其间多少英雄热血,多少慷慨悲歌。
终于拓地千里,尽收西周旧人,终于拥有了东向以争天下的资本。
与周王室一言不合就要迁都,相去何止霄壤。
5.
平王不东迁,周王朝能否中兴,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知道,岐、丰之地是周室根据地,大后方。
从战略角度来看,是不容放弃之地。
这正如一个人,艰苦卓绝,奋斗不息,未必有成。
但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一定日趋下流。
周平王哪怕战死旧都,以当时公义,亦必有诸侯执周王大旗,与西戎死战。
如此,虽有弑父夺位之嫌疑,亦不失为英雄,总好过在人股掌之上,柔媚诸侯的好。
况且,坚定的意志,从来都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
《教父》开篇,描述柯里昂:
人人向维托•柯里昂求助,希望从不落空。他不许空头支票,不找借口掩饰懦弱,说什么世上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束缚他的双手……为了解决求助者的灾难,他不会允许任何事情挡道。
天下岂有易事,若无一股勇猛精绝之气,沧海不移之志,哪能成功?
生而为人,每一天都在逆水行舟,辛苦受累,不必待言。
如果有什么阻碍了你的理想,请穿上你的战衣,带上干粮和剑矢,跬步千里,与之死战。
赌乾坤于俄倾,校殿最于锱铢。
成败或未可知,但所谓英雄,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