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虽说看书总不及买书快,买的大部分书也都没好好读,但是单是看着它们出现在书架上,就是一种安慰,一种踏实,犹如老友,默默地存在就是一种支持。
说到读书,颇有夸父追日的感觉。一方面觉得自己虽然已经是在如饥似渴地读书,是在用自己最大所能在读书,(手机上的电子书,背包里的纸书,坐地铁看书,睡觉前听书)可是仍然不时为自己有太多的书想读,有太多的书需要再读,却永远也不能读完读透而感到力不从心。多少次发下毒誓,不把这个月买的书读完,绝不再买书,然而,不知在哪个机缘下听说了新的一本,又眼前一亮,心头发痒,抑制不住诱惑,想要立刻地捧在手上,据为己有。读书买书,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从一本心爱的书的参考书名单里,一个钟爱的作者喜欢的其它作者的作品里,一个系列书的其它姊妹书目里,同一个作者的出版的其他书目里,总能邂逅到自己的下一本。
最近几年读的书主要是以下几类:
一. 心理学家写的书: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霍妮的《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弗洛姆的《爱的艺术》,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肯威尔伯的《恩宠与勇气》,这些书,是在我当年读了钱穆的《论语新解》,南怀瑾的《庄子喃哗》《金刚经说什么》,以及《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15讲》之后,发现自己仍然想一读再读的书,正是这些书,让我意识到它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都是心理学家,从此把我引向了广阔如海洋,浩瀚如星空的心理学领域,一发不可收拾。
二. 心理咨询理论技术与疗法书,
比较喜欢的有:《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当代精神分析导论》,《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上面这几本让我对精神分析的发展,各流派的演变,以及在精分视野下的人格发展有了一个全貌性的了解。
接下来的《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精神分析诊断》《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案例解析》,《心理动力学疗法》,《心理动力个案概念化》以清晰的思路和晓畅的语言,帮我理解精神动力学治疗的具体操作过程。此外《我和你-人际关系解析》《人我之间-客体关系理论与实务》《客体关系心理治疗》是理解客体关系流派理论和治疗思路的佳作,至于自体心理学的治疗技术,当然要看《心理治疗实战录》《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还有科胡特的三部曲《精神分析治愈之道》《自体的分析》《自体的重建》。另外,讲解治疗关系的《心理咨询之心》,也是我的大爱。
除了精神动力学探索无意识,我对《辩证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认知疗法》也很有兴趣,因为操作性强,具体实用。写到这里的时候自觉很惭愧,这些虽然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书,可下的功夫远远不够,有的没读两页,有的没读完,有的还需要反复再读。但是喜欢的书就是这样,你不需要读完,你只需要读上几行几页,就能感受到它文字的肌理,闻到它特有的味道,从而立马断定它是你的菜。
三. 专项领域书。
比如婚姻情感类:《爱的太多的女人》《爱是一种选择》《爱与亲密》《人到中年仍要爱》《谁是我的最佳伴侣》;亲子类:《完整的成长》《爱与自由》《光有爱是不够的》;
个人成长类:《安全感》《别永远伤在童年》《你不是孤单一人》《这不是你的错》《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走出恐惧》《真爱的旅程》《钻石系列四本》《生命之书》《破碎重生》
自我类:《自尊的6大支柱》《自尊有毒》《自我》《坦呈自我》《韧性》《最强自我》《自我同情》;情绪类:《情绪的语言》《情绪四重奏》《情绪亲密》《灵魂之心》;
正念禅修类:《正念》《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正念禅修》《当生命陷落时》《平常禅》《转逆境为喜悦》《踏上心灵幽径》
四.文学类
散文:周国平《安静》《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熊培云《自由在高处》,王开岭《跟随勇敢的心》《精神明亮的人》《精神自治》,廖一梅《像我这样笨拙的生活》,胡紫薇《妖孽是如何炼成的》柴静《看见》
诗歌: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席慕容《在黑暗的河流上》,《里尔克诗选》
其它:《中国美学15讲》《音乐欣赏15讲》《写出我心》
读的书里,小说很少,原来觉得既然那是虚构的,总是让我心怀芥蒂,不喜欢虚假的东西,所以宁愿读读纪实文学,但自从因为儿子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我偶然读了一本《人生》后,发现小说的刻画那是相当的细腻,环境,人物的描摹给了我一种很好的观察这个世界的示范,并能运用到咨询的实践当中。看来以后还是可以读读小说的。
读书的时候,不知不觉感受着另外一个灵魂或深刻,或有趣的思想,享受着他们看世界的新奇角度,体验文字传递的能量和魅力,虽未谋面,可有的作者已经陪伴我几十年,想到有幸能和自己喜欢的作家同处一个时代,竟生出一种小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