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练一
报名考试了,却不想学习,静不下来心,怎么办?好在有智慧的老师指点。
原来是内心有冲突,是学习比较重要的业务知识呢还是学习考试需要的资料呢?有没有与业务知识最接近的学科呢?理想中考试能考过几门?考过几门会觉着满意,现在感觉能考过几门?如果有变化能考过几门?如果没变化能考过几门?现在能做到哪些?准备怎么做?
这几个问题一问出来,约练还没结束,就有马上去看书学习的冲动。有目标,有方法,有力量,有能做到的一小步,不赶紧实施还等什么?!
高手的咨询师就是不一样!
约练二
看似小事情,实则影响大情绪,总是走不出来,好像觉着应该调整,又没有力量做到,烦人。这就是所谓的冰山,看样子潜意识的内容很多,只是自己还没意识到。
反思很多,好像知道,又好像不对,想把握的尺度在哪里,怎么做更好?不知道,理还乱。
别急,先完成作业再说。
与张老师,做咨询师。
感恩来访者的信任,因为熟悉与信任,内心可能会有随意。所以在会谈之初,我就对自己的状态进行了调整。保持中立客观,以防关系比较熟悉,而把自己的想法建议价值观融进来,从而影响对方的思考和启发。
来访者带来的话题对我也有深刻的影响。同道中人也有不同之处,面临工作的动荡变化,何去何从?留之则需用另外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去之则需要重新温习之前的专业知识。去与留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而且这些新知识的补充及温习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身处这种情境之中,想不犹豫和动摇很难。
先确定目标,当下最希望的是什么?具体细致聊,挖掘来访者的内在动力与方法。如果希望的实现了,最需补充的专业知识怎么安排?除了这样的安排之外,还有哪些是比较靠近专业知识而能够去兼顾学习的?自己对考试的把握有多少?如果最希望的不能实现的话,当下会做怎样的努力才能让自己比较满意?根据目前的现状,当下最现实的做法是什么?
咨询师的自我表露,带给男方找更多的思考与启发,同时也是对来访者学习课程的一种介绍,会让来访者目标更清晰,学习更有方法,心更有动力,更愿意去做当下的一小步。
紧贴目标,偏而不远。当来访者有一些跑题时,就适时拉一拉,或问偏离的话题与目标的关系,把更多主动权交给来访者。
与张老师、李老师,做咨询师。
从一件小事聊起,聊到在自己价值观下对事情的看法想法,因而衍生出的不舒服,压抑情绪。针对这样的主题,试着从理性情绪疗法介入,首先让来访者老师看到自己的不合理理念,先从认识和看到开始,从而引发他更多的思考。
面对来访者带来的话题时,让他更多的去描述生活事件及感受,然后概述其语意,回应中尽量使用来访者的关键字句,同时要软化咨询师面质时的语言,比如:我好像听到你在说,你认为、你感到、你觉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使用理性情绪疗法也称ABC情绪疗法,最关键的因素是要与来访者有足够信任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介入这种方法。因为这里面会有更多的面质,如果是不太熟悉的来访者,他们可能会有被批评和被指责的味道,从而内心会更加的不舒服。所以在咨询中尽量慎用或不用这种方式去介入。个人感觉这样的介入方式还会使让来访者没有力量,会有挫败和沮丧感。
孩子眼中的长大是我比以前更会做事,比以前更有能力,可以走自己的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眼中孩子的长大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再也不用父母操心了。面对青春期孩子的长大,父母一方面需要放手,把更多自主权和掌控感交给孩子,同时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一些协助和教导的工作。长大与放手之间的尺度,的确不好拿捏。完全放手孩子会失控,紧抓手里是控制。可问可不问就不问,可说可不说就不说。
当父母与孩子吵架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会变成孩子,必须争出对错与高下之分。吵架的后果是父母把滚烫的山芋搂在自己怀里,一边被烫伤着一边使劲的搂着,结果会越来越糟糕。如何把滚烫的山芋抛出去,可能更需要智慧和其他人的支持。吵架时要稳住自己,想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高度差别,不与孩子争对错是非,更多是与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把人与事分开。这样自己就好从中脱离出来,而非深陷进去。
家庭作业的布置,回去后仔细观察,什么时候最难受?在难受的时候,自己会做些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这些事情都不算个事,自己内心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