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期约练挑战第71次,本周第4次
早上6点,参加了泉华老师组织的每周一次焦点问句练习。
1首先,我们复习了上周练习的追踪问句,确认了追踪问句的使用在于:
来访者明确了未来做什么的方向后,咨询师为了强化来访者的执行力,将想法落地,使用追踪问句对来访者未来做什么进行具体化提问。(站在当下问未来怎么做的细节)
2探讨了赞美和共情在咨询时的区别:
赞美是咨询师以来访者所做到的现实为基础,通过提问“你是怎么做到的”,让当事人在回答时,对自己已具备的能力去总结整理意识化,从而强化了当事人“我可以做的到”的自信心。赞美在咨询中要随时随刻,可以在使用其他任何问句之前。
共情是咨询师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理解。通过a深入体验对方情感思维(感同身受)b更深刻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向好的动机c咨询师运用共情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的理解用"情感表情同频"或用语言将对方的情绪感受描述出来(情感反应)或将对方的内心想法,向好动机描述出来(内容反应)
共情是为了建立与来访者链接关系,没有关系,后面的咨询无从入手。一旦来访者感觉到被咨询师的接纳,理解,懂得时,他就会放下困扰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个过程就是"跟",是云手中的接住包住来访者的情绪),之后咨询师就可以顺势回推“谈了这么多,你觉得经历了这些,你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如果事情解决了,你觉得会和当下有什么不同?),跟住或接住或承载住来访者的情绪状态,这个过程里咨询师的陪伴理解共情,一定要跟随来访者的节奏,不能比来访者更急于奔向目标解决,陪伴并理解来访者到位了,后面带来访者到他想要的方向(将问题重新建构,顺势回推)就顺畅多了。跟比带更重要,承载比托举更重要。
共情多用于来访者诉说情况,咨询师收集信息时,咨询师感受着来访者的感觉,陪他一起哭(开心,痛苦,纠结…)用情感的同频回应和语言描述来访者的感受想法动机,感受他的不容易,当来访者产生被懂得的感觉了,咨询师就可以带他朝向解决问题工作了。
3一场咨询时间框架设置(231)
前20分钟收集资料,听来访者诉说,陪着他,共情他,中间30分钟建构解决之道,通过目标资源一小步等问题协助来访者梳理解决之道,后10分钟请来访者总结反馈收获。
4成果问句
成果问句通过用于咨询前期及中间,咨询师向来访者确认澄清他所要的目标方向是什么,以保证今天的咨询效果是来访者自己想要的。以终为始,奔着想要的结果(朝向正向,朝向未来解决)
这个成果问句很象出租车司机(咨询师)和顾客(来访者)的对话:
你要去哪里?(今天你觉得我们谈些什么是你最想要的/你觉得咱们谈哪些会对你最有帮助?)
你看咱们经过__几个地方,这是你要去的方向吗?(刚才我们谈到了abc,你认为接下来我们主要聊哪个方面会对你更有帮助?)
这个成果问句是在帮来访者澄清确认自己来咨询时的目的,动机和意愿,充分表明了咨询师Not knowing的态度,这场合作相当于是来访者你想要什么,咨询师我陪着你,帮你找到那个方向,具体怎么去到哪里。
二、第四期约练挑战第72次,本周第5次
下午三点半参加了和李老师、赵老师一起的约练,我做观察员。来访者赵老师对自我生命的觉察能力太强了,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去调整以前代际传承过来的(看事情的角度以及表达)模式以及生活习惯,将此作为今天的话题目标。聆听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赵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负责态度。
这场咨询,感觉咨询师和来访者就象两个人合作了一支圆舞曲的舞蹈,特别的顺畅,咨询师李老师用那种温暖的声音陪伴着,同时用缜密的思维细细地梳理,在聆听了赵老师诸多的信息叙述后,李老师从赵老师讲的“学习过焦点之后思想有了转变,这个能多说说么”开始深挖,将赵老师的能量一步步带高,
“还有别的变化吗?” ,
“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
“您提到多看自己的长处,关于长处,您能多说下吗?”…
赵老师每一句正向的回答,李老师都再重复一遍,用以强化,并适时将赵老师讲到的几点归纳起来再反馈给赵老师,让赵老师更加清晰了自己如何提升自信的思路。从心态到身体,从里到外精神状态都有了方法,之后李老师象教练一样将赵老师这些笼统的想法逐一通过问话,都清晰具体化起来,以至于赵老师明天早上就可以知道去做什么。
这场对话,就象是一场标准化的教练式沟通,轻松的聊天当中隐藏了很多技术(赋能,差异问句,结果问句,评量问句,追问“还有呢”,关系问句,追踪问句…)
李老师是怎么能够将赵老师可挖掘的点捕捉的那么准的?
是怎么将赵老师的那么多信息梳理得脉络清晰?
是怎么围绕赵老师想要的结果(自信)去选取之前聆听收集到的宝藏信息去好奇深挖?
又是怎么针对赵老师想到的自信方法具体化成为能落地执行的动作的?
这些能力,我只能叹为观止,不知何年何月自己能做的到?坚持约练吧,日积月累,相信400场以后一定会比现在通透些吧,就象练武功一样,外行看架式,内行看门道,我目前还在看架式阶段。
三、第四期约练挑战第73次,本周第6次
晚上8点,通过微信,给一个有需求的朋友做了一个焦点解决方式的咨询,总结:对方不象平台上的很多老师有心理学基础,感觉我在向她提问时,她都要思考好久,也有可能是我的提问听起来很拗口。等待她回答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急躁,甚至过程中几次都想把自己认为的答案发给她,好在是微信文字方式交流,打出字后马上删掉,知道这是自己的预设,赶紧闭嘴。整个咨询,我觉得自己就是在用问句来回地询问,找例外,问未来期待,关系循环画面,为了这个期待,你会做些什么,距离你想要的越来越近?特别地绕,我看到了自己的急和僵硬,最后她竟然反馈,心情从刚开始的4分提升到了8分,这真是让我惊讶!看来焦点解决朝向解决的思维模式真的好神奇!
回看整个对话,她能有4分的提升,还可能和她对我十分信任有关,而我对她的赋能和细致耐心的陪伴都没有做到位。
〈摘抄〉
心理治疗的最有效的一个要素;
当事人觉得咨询师在倾听着他 并且尝试着去理解他,SFBT咨询师会适时让当事人思考与表达:当事人究竟希望咨询师听到他说什么,才会对他是有帮助的。咨询师是以建构解决之道在倾听当事人说出的故事,也会听出当事人未说出的角度——那些有意义有能量的部分,当事人的抱怨被视为解决之道的重要基石,咨询师必须清空自己,听出什么事,什么人对当事人来说是重要的,捕捉到述说中有关正向资源及例外的成功经验,找到后并用当事人的用字的未知问句来询问更多细节。即聚焦正向,例外,成功经验,重要他人,一小步行动,
晤谈过程中得到:1:咨询师很快聚焦在当事人参照架构上的某些重要环节,2:会阻止咨询师养成评估当事人话语的习惯,而更能尊重和理解当事人所言3:可以预防过早地从倾听者的观点来解决问题转而协助其扩大知觉并探讨各种解决之道的可能性,4:咨询师有效倾听到当事人在乎的,及对当事人的处境表达自然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