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入手一本书,书名叫《深阅读》,是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斋藤孝先生写的,全书不长,只有142页,是一本小册子。
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直指当下“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这一时代命题和社会热点,做了深刻剖析,给出了参考答案。文章写得很有诚意、切中时弊,应该算是一本有助于我们在“读书热”下,进行“冷思考”的好书。
今天在简书上瞎溜达,无意中看到@专三千《“我一个月看了X本书,推荐”你真牛,但我求你别误导读者》的文章,深有感触。正好结合《深阅读》这本书,有感而发,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如果这也算是干柴的话,希望能点着小伙伴们爱读书的烈火。
观点一:必须为读书这件事“正名”,读书还真是件人生“大事儿”,要看到读书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关于这一点,斋藤孝对当今日本社会的读书文化作了调查分析,最后得出四点结论:
一是主动读书的人明显变少。调查显示,”不因兴趣而读书“的日本儿童占55%,有近一半的15岁儿童从来不看书,就是那55%读书的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读的是“科幻、推理类”等闲书。
二是现代人的精神力量变弱了。在作者看来,这是个社会问题、又是个读书问题。现在的孩子们面临的考验挑战机会大大减少了,然而一旦踏入社会,应届毕业生被要求拥有”立即战斗能力“,光是前后落差之大,就足以令人无所适从。所以,在精神上陷入绝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现在常说的”压力“,很少来自饥饿、死亡等因素,大部分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精神伤害。而能否妥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这要依靠”读书“来实现。
三是思想的日渐”肤浅“。处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爆炸时代,报纸、电视、网络到处充斥着以简单粗暴方式赚取观众眼泪和笑声的节目,导致人们的思想缺乏深度,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表面的东西盛行得势。
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现在无论是在商场、餐馆,还是车站、公园,到处都是认真专业的”低头族“,不是忙着刷屏,就是看那些无聊的”小段子“,很少看到有人捧着一本书在那里读,手机微信也是难以幸免。我们的世界就这样被迅速”感染“,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是该到了重新审问读书意义的时候了。在这个信息爆炸、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看待读书这件事情?这不仅关系到每个生存个体,更关系到整个社会。
我是非常赞同斋藤孝先生最后给出的观点:人类的发展历史是由书构筑和传承下来的,及至今天已经达到了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我们依赖的互联网,只能是海量信息的表面漂流;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漂流容易迷失方向,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借助”读书“,使自己具备这种”深潜力“。
@笑来老师前几天在他的分享课《这些年我的创作经验》中提到,创作能够锻炼自己的思想里,延伸自己的寿命和生命的长度。我想,这与斋藤孝的论读书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观点二:必须为读书这件事“正名”,读书有规律可循、技巧可言,但并非只是书读得越多、越快就越好。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能觉得有点老套,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道说道。现在许多人都进入了一个读书的误区,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快越好。于是乎,在我们身边,不管是书籍还是网络,到处充斥着、包围着关于阅读、写作方面的秘籍,有的号称包治百病,神乎其技。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在这个人人急不可耐、人人渴求成功的年代,我们太需要出人头地了、太需要实现自我了。什么事情,一旦过度功利化,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尤其是读书这件事情。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读书》中讲到,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书籍浩繁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两大流弊,一是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二是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彭小六在讲述快速阅读时也提到,快速阅读是有其适用范围和内容分类的,一般快速阅读适用于实用类的书籍,小说、哲学、教科书等方面的书籍,劝大家还是乖乖滴从头读到尾吧。
斋藤孝先生在讲到”一天一本“读书方法时也提到,有些书想以超快速阅读的时候,反而会变成一种障碍。读书的关键在于,要根据不同的书来改变阅读速度,要具备换挡的感觉。有时读完一本书只需10分钟,有时则要花10个小时,至于哲学书籍,以年为单位阅读也是有的。
观点三: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书籍是陪伴、是朋友,读书是习惯、是”磨刀石“,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片”贤者森林“。
斋藤孝先生在《深阅读》中讲到,在这个不变强就无法生存的时代,读书是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他指出,读书有三大意义:一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的度过独处时间;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世界。
在当下,我们面对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是读书技巧的问题,而是如何培养读书习惯的问题。书是重新省视自我的”镜子“,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还能像吸水纸一样,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
一个跟书交上朋友的人,无论在这个世界遭遇何种不幸,无论情绪如何波动,都能随时找到合适的书,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呢?斋藤孝先生给出了5条经验。
第一条,养成”自问自思“的习惯。作者提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拥有再优秀的头脑,没有问题也无济于事。读书的一大好处,就在于能把别人的经验”错以为“成自己的经验,读书本身就能增长经验。
第二条,养成”朗读“的习惯。作者强调,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朗读是一种训练,目的是让语言沁入身体。用耳朵听到的话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影像,更容易使人沉浸其中,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享受。
第三条,养成”藏书“的习惯。作者认为,光又书架就能变聪明。书架如同自己的记忆装置,光是目光掠过书脊,就能回忆起书中的内容、相关话题或是阅读时的自己。电子书今后或许会进化的更完善,但很难像一本本实体书一样,与人形成如此亲密的关系。
第四条,养成有意设定”读书时间“的习惯。作者指出,无论如何,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读书的习惯,给自己设定一个读书的时间。如果一整天什么也不读,就相当于偷懒不参加智慧训练,大脑会变得迟钝,有时甚至还会退化。
第五条,养成”输出“的习惯。作者认为,读书存在若干标准,”能否把书的内容用一两分钟向别人说清楚“,是衡量的标准之一。如果光读书,若不找机会将沉淀在脑中的东西调取出来,那就跟塞在书架最里面从来没读过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之前阅读所用的时间和劳力就白白浪费了。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书评“,”输出“可以让书成为自身的血肉。
读书的人生是不断前进的人生,读书就是建立自己的”贤者森林“。书,就在那里,我们并不孤单。当我们心忧难安,面对突如其来的孤单而不堪承受的时候,当我们悲苦无助,不甘软弱无力挣扎而咬牙痛恨的时候,请记住,书中自有重塑人生的力量!————我想,这就是《深阅读》要告诉我们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