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什么?
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我们通常会认为自律是一个人天生的能力,比如上学时看到学霸成绩好,每天泡图书馆,上课认真听课不玩游戏,我们常会自我安慰:哎,我就是自制力差,不然我也可以。
自制力差或者说不自律成了我们安慰自己的借口,吧它们当做是一种天然的能力而不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的行为,其实是在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自律是一种技能,是由一系列习惯组成,和开车,打羽毛球没什么区别。可以通过积累知识和大量实践而形成。
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通过练习,我们也可以变得自律。
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变得自律?弄清楚why,才有强大的驱动力去行动。
如果你赞成”自律即自由“,自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有条不紊,让我们活得更加轻松,那么你在思维层面上有了认知,可以开始下一步了。
如果你认为”自律是反人性的“,在内心并不认可自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前提下,行动上很难有大的改变。那么我们需要先搞明白:自律真的反人性吗?
别人玩的时候,你在学习,上班时间认真工作,下班的时间也安排的井井有条,健身、学习、娱乐,一切事情都在规划之中,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想干嘛就干嘛。这种生活真的是无聊和反人性的吗?
事实上你会发现把自己生活安排井井有条,不停地追逐自己小目标的人生活过得反而异常的精彩,你和他们接触会被他们自身自律所散发出的魅力吸引,而对他们自己来说,可掌控的生活是他们乐于享受的。
根据马斯诺需求理论,之所以认为无聊和反人性是因为你的需求还停留在低层次的享受上。低层次的需求没有满足,所以很难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一种原因是确实没有满足,另一种可能是对低层次的需求追求过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穷人如果一夜暴富,很可能想的是大吃大喝,很快把钱花光,而不是去投资或者追求一些更高级别的享受,因为低层次的 享受还没有满足。
而一些富家子弟从小锦衣玉食,对物质的追求很低,长大后很可能会选择出家,就是因为低层次的享受已经很难满足他们了。
如果是后者,我们需要警惕自身,任何层次的追求都应当适量,当一个层次得到满足,我们就应该追求更高层次而不是沉溺其中。自律者就是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
自律者由于有更高的自我要求,所以倾向选择高刺激高强度高认知的活动,相比那些需要简单刺激的人,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长时间刷手机后更加无聊。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太舒适了,反复使用这些刺激,作用会逐渐减弱,于是越来越感到无聊。
换句话说,当你有这种无聊的感觉时,说明你应该寻求更高层次的追求,进行更高强度的认知活动啦。
下班累了不想动躺在床上玩手机,一玩两个小时过去了,这不叫放松,叫放纵。我们必须区分放松和放纵的区别,放松是有意识地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放纵则是用刺激来逃避困难和摆脱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