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卓越人物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如果只能选一样,我会说:洞察力。我发现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学者,艺术家还是媒体人,各行各业凡有成就者,必有洞察力,它是卓越人物的基本素质。
我对洞察力的认知是能够穿透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洞察力可能是天性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但也可以培养。
当年我们初创《商业周刊》时,招聘了一批年轻记者,他们人生阅历甚浅,我要他们去读高阳的历史小说(尤其是《胡雪岩全传》),揣摩一下权势者的游戏规则,但还是有人说看不明白。
我教他们:“说大人,则邈之”(《孟子·尽心章句下》),不要把企业看的太复杂,也不要把商业看的太高深,要想理解自己童年游戏般去理解企业。因为人从生到死,从小到老,做的不过就是那几件事,图的不过就是那几种感觉,玩的不过就是那几场游戏。
我常问小孩子在玩什么?是不是玩着玩着就你一“国”,我一“国”,然后就开始我这“国”和你那“国”不一样,于是大家开始招兵买马起来,想办法玩的比别“国”热闹,比别“国”好玩。之后好玩的那一“国”越来越强大,想加入就得准备更多的玻璃珠,橡皮筋来讨好孩子头儿。
我告诉年轻记者,当你走进一家企业,仰望高耸的大楼,走过昂贵的地毯,看过墙壁上的名画,权势人物的合影,穿着套装的秘书,最后见到老板,这些事物在告诉你什么?他们告诉你,我这“国”很热闹,很好玩,要跟我玩,代价可不低。
在谈判桌上呢?老板们总是闲聊,从不热衷谈生意。闲聊中总是说,“生意太多,做不完”“太忙了,人生也没什么意思”。这是在告诉你什么?还是那句话:我这“国”很好玩,代价可不低。最后,玻璃珠橡皮筋堆得满桌子,老板们互相拍肩膀说:“交个朋友吧”,就成交了。这整个过程和小孩子玩的游戏有什么不一样?
我告诉年轻记者,人生从小到老都在玩那几种游戏,穿透表面,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包装。本质不过是把捉迷藏换成了政治、商业,把玻璃珠,橡皮筋换成了权利、利益、名声而已,如果欠缺了这样的洞察力,很难当个好记者。
有洞察事物习惯的人,会随时回到自己最真实的经验,最坦率的内心世界,寻求对事物的理解。有洞察力的人随时都在问: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这句话的背后想表达什么?这个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这种现象后面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洞察力不仅是成就卓越,同时也是人生幸福的根基。我猜测,洞察力的养成与童年经验密切相关,越能自主地体验多样环境变化的孩子,越有可能养成敏锐的洞察力。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洞察力不足,也可试着让自己“补过童年”:尽可能地打破一切条条框框,试着用童真的眼光,无所拘束的本性来重新体验世界,我相信一定会有效的,也是很重要的。
金惟纯:《人生只有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