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运营人,就像一个神探,能够通过用户留下的蛛丝马迹,洞察用户的内心。只有能够洞察用户行为的背后含义,才能找到合适的运营策略,找到撬动用户的杠杆。
下面举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比较能够说明洞察力的重要性:
公司的程序猿经常加班,为了保证体力充足,公司的行政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零食放在公司门口的边上。零食有:咖啡、薯片、辣条、饼干、桶面等等。这些零食是办公司所有人都可以吃的,一般情况下,除了桶面之外其他零食被消灭得很快。最后只剩下几箱桶面(已拆),放在那里一个多月无人问津。后来,有人把已拆开的桶面从箱子里拿出来,放在旁边的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好。结果不出一个星期,桶面全部吃完了。
一个小小的动作的调整,就让一个月都没人关注的桶面在一个星期之内一扫而空。想一下,如果把这种思路运用到运营工作中去,那将带来多大的改变!那么,如何洞察用户心理呢?
1.用户视角
要了解个体的心理,这里有个万能公式,叫做用户视角。这一点我是在李叫兽14天改变计划里学到的,用这个我给男朋友还原了吵架的情形,并解释了吵架的内在原因。他表示听懂了,并且深以为然。
用户视角是指,放弃自己的主观视角,尝试从用户的行为分析用户的心理。
我们自己在实际的写作文案的过程中,以及看到的生活中的案例,大部分都是自我视角。这就导致很多公司做出的大量朋友圈节日海报、活动海报等毫无效果。
写文案的时候不要假设用户会关注我们,而要学会在用户的大脑中寻找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听到了什么?他们在意什么?他们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活动运营渣】,回复关键词“用户视角”,我将价值89元PPT笔记免费分享给你。
2.用户画像
很多大公司都在做用户画像,为产品的典型用户打标签,并形成像简历一样的文档。目的是通过高度精炼的信息,反馈给产品和运营,对产品进行优化以及指导运营思路。很多小公司在做用户画像的时候,只是模仿大公司做用户画像的模板,但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导致用户画像变成一种玄学。
但作为运营人,更需要清晰使用产品的目标人群:一般这些人分为哪几种类型,其中的典型用户会做何种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了解用户。一般做用户画像是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来做的,如下图所示。另外如果产品刚刚上线,基本上没有数据可以参考,那可以通过分析竞品来得到用户画像。
3.反馈验证法
程序猿吃泡面的例子就很能够说明反馈验证法。具体的做法就是先假设,再验证。AB测试也是可以的,成本更低。
比如说针对一个活动的banner,用户更在意活动奖品还是更在意活动创意?有条件的公司,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一般用户展示bannerA,对另一半用户展示bannerB,对比两组的点击量;做不到AB测试的公司,也可以这次用活动奖品吸引用户的思路设计banner,下次活动在差不多的情况下,换个思路设计banner。
以上方法分享给你。不要只顾着执行力,忘了停下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