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我的闭环日记居然还在继续,已经三周了。发现不能随便立日更的flag。因为每天都封闭在家,做的都是一样的循环事情,依然是抢菜,做菜,继续抢菜,大家交流抢菜。我都不知道该写点什么了。正好今天看了小破站一个视频,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视频的内容是指一个在监狱里待了7年的犯人出狱后找了一份工厂的工作,月工资5000+,然后干了一个月就辞职了,后面自己在家开了一个网店,月收入2000+且不稳定。有人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呀?他说,之前在监狱里面7年,每天劳动改造都是踩缝纫机等像工人一样做工,不仅没有夜班,还有安排看书看电视看电影等娱乐活动,平时想不开有情绪还有心理医生免费做心理疏导。现在在工厂上班,不仅没有什么福利,两班倒,而且还时不时的被领导辱骂。连一个劳改犯都不愿意进工厂,这是不是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儿呢?
这只是一个略微极端的例子。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是越来越不愿意进工厂了,更愿意从事直播带货,送外卖,送快递等自由的工作。当青年都不愿意进工厂,当工厂的工人年龄越来越大,我们是否还能做稳世界工厂的位置,我们还是否能拥有全球最为令人艳羡的完整产业链?
是青年们主动的推出实体经济么?并不是。现在随着工厂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很多之前需要工人来操作的工作,已经越来越不需要人来进行了,机器人可以做的很好,而且只要程序设计好,只要保持通电,机器人就会一丝不苟的完成任务。现在已经出现了黑灯工厂,就是工厂里面全部都是机器人操作,根本不用开灯。而且前几年开始,就已经开始陆续有无人超市等作为一个先进的典型进行报道了。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上海洋山深水港,“无人码头”连创纪录,洋山深水港打造“硬核”科技,当时是作为一个中国科技的代表进行宣传的。机器人,不用老板为他们支付工资,也不用支付各种福利,却会为老板源源不断的赚钱,哪个老板会不喜欢呢。另外,工厂由于机器人的出现,人力的成本再次被挤压,在通货膨胀不断增加的同时,工人的报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另外,对于工人各种安全保障的支出也是被各大工厂所忽略的重要一环。目前工厂对工人的管理模式也是比较陈旧的。中国的工厂主管理模式一向都是家长式的。老板已经不叫管理了,就是随意辱骂员工。也许有些人会暂时忍耐一下,充耳不闻,不跟老板理会,但是在蜜罐里长大的90后00后是不会任由这些暴君辱骂的。这些都是将年轻人驱赶出工厂的原因。就像前面的故事讲的一样,一个在监狱里待了7年的劳改犯都已经忍受不了工厂了,又怎么指望年轻人走进工厂呢。
我不禁为未来的生存产生了深深的担忧。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工作是可以从事一辈子的呢?到底还有哪些工种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呢?也许有人说,人跟机器不一样,人的优点是可以灵活操作的,可以随机应变,另外人具有创造性,有些创造性地工作就不能由机器来完成。然而是这样么?我觉得也不尽然,比如炒菜,算是有创造性的工种了吧,现在已经有了炒菜机,而且各种烹饪工具也是越做越傻瓜,都是傻瓜式的一键完成的。再有,广告设计,大家也都知道,现在也出了各种各样的傻瓜软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一步完成的设计。诗歌创作,算是创造性强的吧,都出现了写诗的程序,写出来的诗歌竟然还是非常不错的。也许有人会质疑,人创造的要比这些机器软件更有灵感。我是这么认为的,比如顶级的厨师、设计师或者作家,绝对做的要比机器做的更好,但是这个社会,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水平或者要求根本不要这么好,机器的水准已经符合我们的要求了,我们想支出的成本根本不需要那么高层次的设计。在这点上,的确机器人从事的工作,的确可以压低成本。
那么究竟什么工作是可以从事的比较久的工作呢?我已经不敢说从事一辈子了,因为我根本不敢用这么大的尺度了。我觉得这个劳改犯的选择给了我一个提示。那就是首先还是不要把自己孤注一掷压在一个行业中。如果想要将来左右逢源,那么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学多看,技多不压身,增长一个技能并不是坏事。不要以为一定要很做的很精,才可以变现,很多时候就跟找工作找对象一样,是看机缘巧合的。反正多学总没有坏事。另外要关注一些跟人有关的工作。跟人的捆绑关系越密切的工作,存在的越长久。比如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去送外卖送快递了呀,只要有人,就需要吃饭,点外卖,购买产品,就需要有人运给他,不要以为送快递这个行业技术含量有限,而且也没有什么技术职称认证,但是却可以存在长久。
生存,还是毁灭,是这一个问题。同样,在社会中左右逢源,还是被机器淘汰,这同样也是个问题,值得我们一直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