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中,简陋的厨房上飘起的袅袅炊烟中有幸福的味道。
没有零食的年代,炊烟起,往家跑。母亲一双粗糙的手,锅里缺油少盐的淡饭,是童年最清晰的印记。这印记,苦涩中注入满满的温情,让苍白的童年竟也充斥着幸福的味道;这印记,伴随着成长,让我们长成刚强、长成母亲想要的模样!
我们渐渐长大,父母却好像是忽然变老,回家,成了周末和假日的首要任务。
虽然常回家,但是每次还是很隆重,挑选父母喜欢的礼品,带上父母需要的新衣鞋帽,欢欢喜喜走娘家。擅长做饭的父亲总是张罗着做满满一桌子菜,把哥嫂小侄子侄女都叫来,一大家十几口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边上,热热闹闹吃个团圆饭。
酒足饭饱,男人们喝茶、下棋,孩子们满院子的疯跑,我则和妈妈嫂子弟妹厨房洗碗收拾,一边聊着永远也聊不完的家长里短,争论不休,笑声不断。
后来,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家庭成员也越来越多,我们怕老父亲太累,偶尔会去饭店聚餐。但每次吃完饭回家,节俭惯了的父母总是嘟哝抱怨:“去饭店吃有啥好啊!花钱不少,还都吃不好。”于是,基本上都还是在家里自己动手做。说是自己动手,其实基本上还是父母亲张罗,因为他们要提前准备各种食材,即便是做饭时,我也只能说是个配角。父母只说我在厨房啥都抓挠不着,或者说厨房太热,让我带孩子去。
厨房里,油锅的呲呲声,盘子的叮当声,父母的吆喝声,声声入耳。一道道飘着浓香的菜肴便从厨房的帘子后源源地递出来,很快便摆满了一桌子。我这个金贵的闺女便基本上是坐享其成,我自然是心里有愧,但父母乐于操持,孙男娣女一大邦团聚,并且一个个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父亲母亲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经年之后,想想这些片段,总能让我热泪盈眶!操劳,是父母一辈子的生活主题,即便是儿女有了飞翔的翅膀,即便是儿女也有了儿女。
那首歌《常回家看看》常常戳中我的泪点: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父母在,家就在,有家在,幸福在。
母亲去世后,父亲形只影单,我们都不忍让他再如此劳作,所以,除了春节的团圆饭,平时基本上都吃饭店。父亲并不高兴,嫌饭店的饭菜不好吃,其实我们都清楚,他是心疼钱。
而我们,饭店一番喧闹之后,回到家里,也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和怀念。厨房的烟火气息是我们经年温暖的记忆和父母一辈子的操作间,饭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是幸福的发酵剂。闻不到烟火气息,听不到锅碗瓢盆的叮叮咣咣,家的味道忽然就淡了,远了。
想念家的感觉,想念厨房的油烟,想念幸福的味道!
岁月神偷,我也正在长成我父母的样子,我也会为我的儿女营造温暖的家,我也会把家调制出幸福的味道!
对孩子多点陪伴,对先生多点包容,偶而制造点浪漫,不妨来点矫情,生活时有风雨,心中常挂彩虹。
家,有儿女,飘满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