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良师益友是我们每个学生的美好愿望,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我非常高兴自己收获了很多良师益友,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名校旁听时的收获与体味,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自己始终在清华大学旁听课程,虽然只要短短的120余天,但是自己感觉这120天的收获远远超过在研究生期间读研的一年半时间,其中一个就是收获了良师益友。
在没有去清华大学旁听之前自己的学习状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每天没有奔头,一天一天的混日子,很多时候都是一周一周的过,转眼之间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就快结束了;二是上课就是等着下课;三是基本没有交流探讨过学术问题,研究生同学有时候像陌生人;三是读不下去书,一年最多也就是读20本,感觉就是在重复大学时的生活;四是感觉大家好忙,但是又感觉大家好闲,大家忙得没有时间在一起学习与交流,大家闲的每天看电影逛街出去旅游;五是感觉未来研究生还如本科直接就业;六是不敢与父母聊学校里面的生活。
在去清华之前感觉老师们对学生非常不了解,感觉有时候老师们刚开始都是充满激情的,都是认真负责的,但是这种状态持续不了一个月就没有了,好像在走流水账似,感觉老师们不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提出的好多建议都不符合本校实际,感觉老师们始终认为我们非常不努力,感觉老师根本不了解本校拥有的资源是什么,感觉老师们始终认为不是他们教的不好而是我们不努力,感觉他们认为他们是教授,副教授给我们上课,而名校是博士生上课,因此还是他们的教学水平高,感觉老师不知道学生的基础,因此后来我们去上课就是等着去下课,上课听十来分钟感觉没意思就心不在焉了,认为老师提的要求都是瞎扯的,也就没有做。
进入清华大学旁听后我发现学生们对老师的观点都非常熟悉,都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都认真的阅读各种书籍,都经常泡图书馆。老师们上课都认真备课,教学内容既前言又好懂,既传授知识本身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去思考并反思自己的观点。同学们之前经常探讨学术问题,经常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经常看到同学们积极的旁听各种名师课程,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同时最令人感到的是老师们好像每天跟着我们似得,知道我们的所思所想,知道我们每天看了什么,不像我们学校老师基本不去图书馆,不知道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清华老师们在给我们推荐图书之前都是先告知我们推荐图书在哪里可以找到,并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或者一周或者两周举办一次。同时老师们上完课也不急着走,总是认真的回答同学们的问题,结合自己切身经历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条理的分析我们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像原来的老师总是套两句大空话给你答复,其实没啥用,自己听后还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我认为只要老师们对学生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沟通我们之间的距离马上拉近不少,我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了,我们愿意与老师分享我们的观点与疑惑了,这就是良师益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