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家里穷,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书少得可怜,读课外书也便成了跟我毫无相干,遥不可及的事,一天只是一味的玩耍。
这种窘状一直延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到了初一才被打破。我们那时读中学要到离家很远的城关中学就读,同学来自县城和沙河各乡镇的,有城里的,也有农村的,总之有种刘姥姥进大庄园的感觉,特别羡慕城里的同学。当时教我们数学的是一位女老师,住在部队,是随军家属,人长得很漂亮,跟我母亲有几分相像。当时,我的数学成绩并不是太好,勉强能跟的上。
一天,一位好心同学给我借了一本《诸葛亮七擒孟获》,课下读了一半,紧张惊险的故事情节上课了还萦绕在脑海中,象一种巨大的力量牢牢占据着我的脑海,摄取了我的灵魂。数学老师讲了什么根本没听进一丁点儿,趁老师不注意,手哆嗦着伸进桌洞,翻开了书,眼睛不时偷瞄着老师,老师也许看出了我的不端行为,善意地提醒了我。我端正身子,听了不到几分钟,手又不由自主伸向了书,正看得津津有味,一只纤细白晳的手抓住了书角,从我手中拿去了。在哄笑声中,我站了起来耷拉着脑袋,怵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
期末考试,我的数学成绩出奇的好,居然考了年级第一。
这就是我第一次读书经历。后来,我随母亲逛商店,与数学老师不期而遇,我恭恭敬敬给老师敬了个礼,老师微笑着望着我,那一刻,我觉得老师是那么圣洁、慈祥。不胜娇羞的我兴奋地牵着母亲的手离开了,那一刻,幸福包围着我,弥漫了全身。
随着年龄的增大,哥哥的课本也就成了我的书源。草棚也成了我的好去处,翻箱倒柜,找出历史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一呆就是一整天,从那时,我才知道了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知道了三大战役……
到了初三,父亲看我喜欢看书,就从单位借了一些报刊书籍,有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那是不谙世事,读得懵懵懂懂,不知所云,只是觉得都是描写神仙鬼怪,才子佳下花前月下的故事罢了。
等上了师范,读的书多了,涉猎的范围也广了。父母给的零花钱,扣除生活费、车费,全都买了书。有《名作欣赏》《诗刊》等杂志,也有《红与黑》《复活》等名家大作,但都读得一知半解。等有了工作,成了家,受家庭所累,书反倒买得少了,也读的少了。
这就昰我的读书故事。如今,不读书,那是万万不可的。没书的日子如同嚼蜡,索然无味,实在是一种缺憾。惟有读书,方可懂世故,明事理,知冷暖。愿以后的日子,与书为伴,掬一缕书香,品一壶清茶,岂不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