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魏忠继《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之后,在信息和互联网风潮北京下的教育变革三部曲的完结篇。对技术变革时代教育和教育机构的变与不变、教育重构下的学习与教育的信息学变化、创造力教育背后的信息变量进行敏锐的观察,从历史和人性进行的更加冷静的思考,进而启示读者出面对全息时代的教育一般规律,作者在深入浅出,文字流畅,波浪式意识流风格再辅助以时而激进、时而保守的深层次分析,是魏忠教育观察系列的一座高峰。
作者在书中,回答了姊妹篇《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中的更深层次的以下问题:
教育到底是情怀还是变量?历史大数据用信息学来解读,有什么不同的视角?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又有何种启示?当我们宣传一种价值和教育理念的时候,背后又有什么信息变量微妙地影响着我们的结论?在动则指责教育的当下,教育的社会学和经济学含义为何被人忽略?作为教师如何再数据变量思维下,找到自己可为和自我提升的数据引擎?
什么是教育技术背后的终极命题?在教育哲学含义上,什么是远程、什么是虚拟、什么是模拟、什么是仿真、什么是示教、什么是概念?光场理论又如何催生了教育既环境?老师在信息场中又是什么核心的作用?从教育信息技术到教育信息思维的转变中,如何将教师的岗位转变成一个创造性的职业?如何从教育生态和知识、技能、体验全方位角度重新理解学校的含义?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哪些得益于对人脑科学的深入研究?计算思维、设计思维、生命信息、超级生命体、量子态的群体宏观现象和脑神经微观现象背后,机器越来越接近人的思维的同时,这些成果如何促进教育学和学习的革命?对于课堂、对于学校、对于社会、对于社群学习,作为信息设计者,思维上如何进行一个彻底的变革?
如果用信息学和环境输入角度思考,什么才是创造的真正源泉?结构化的创新教育问题出在何处?创新为何又总在信息的夹缝中不经意地出现?从工匠精神到创客精神,背后有什么一般性的信息支撑背景?学校和教师又如何搭建一个支撑创造的迭代的创新数据容器?从戏剧教育到教育戏剧,信息化为何是解放师生的最终作用,而教育又为何要拓展互联网思维,警惕互联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