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斯通纳》有感
花了几天时间才把《斯通纳》读完。仅就故事而言,《斯通纳》实在称不上是一本让人手不释卷的小说: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没有感人至深的爱情,甚至主人公一生都没有幸福过。作为中国读者,已经习惯了情节层层推进最终达到高潮、或者幸福团圆的大结局,这样对一个平常人平淡一生的写实叙述,最初阅读的时候极不习惯。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代入感却越来越强:斯通纳的逝去,全书结束,我的心中,却充满了酸楚。
斯通纳的一生,并无高潮。
斯通纳的性格,充满矛盾。
出身农民家庭的斯通纳,被父母送进了农学院,他认真学习一年以后,却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文学。瞒着父母,他悄悄给自己改了专业。
毕业典礼前夕,他艰难地告诉父母:他不会跟他们回农场了。
他毕业后刚刚留校任教的时候,一战爆发。同事和学生纷纷报名参战,他经过几天痛苦的思考,决定不顾别人的目光,留校任教。
明明听从了内心的选择,可是,面对学生与同事,他仍然觉得非常羞愧。
爱上了一个的白富美,勇敢的追求她,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却陷入了战争的泥沼:妻子冷淡任性,在婚姻中步步紧逼。他在逼仄的空间里几乎窒息。
深爱女儿,为女儿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却不能保护女儿免受妻子任性的伤害。
深爱着婚外情人,认真,深情,却在社会压力面前不得不放弃。情人远走他乡,终身未嫁。
认真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却因为坚持原则得罪顶头上司,到死都没有晋升教授。
怯懦与勇敢,退缩与执着,深情与淡漠,在斯通纳身上矛盾又统一,在他身上,没有英雄的光环,每个人都能在他身上看到同样是平凡人的自己,以及生活的一地鸡毛。所以,在读到斯通纳临死前,面对不爱甚至厌恶自己的妻子,回忆着自己没有舒展过身心的一生,嘴里喃喃着情人名字的时候,禁不住潸然泪下:那一刻,斯通纳是我,我是斯通纳。
作者的叙述隐忍克制,适度留白。翻译也精准诗意,极为出彩。
“斯通纳还非常年轻的时候,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绝对的存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挺幸运的话,可能会找到入口的路径。成熟后,他又认为爱情是一种虚幻宗教的天堂,人们应该怀着有趣的怀疑态度凝视它,带着一种温柔、熟悉的轻蔑,一种难为情的怀旧感。如今,到了中年,他开始知道,爱情既不是一种优美状态,也非虚幻。他把爱情视为转化的人类行为,一种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这样精彩的句子,俯首皆是。
《斯通纳》,不大众,但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