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话好像已经成为了《月亮与六便士》的标配,每每谈起这本书,人们总搬出这句话。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主人公舍弃了六便士,最终触摸到了心中的月亮,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对这本书的理解吧。读这本书之前也是冲着这句话去的,然后读完之后自己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什么是月亮?什么是六便士?
月亮高悬于空中,散发着皎洁的月光,可望不可及,总给人以无限遐想。而六便士则是当时英国最小的货币单位,我们叫它一分钱或许会更亲切一些,小小六便士,人人都有,作为视金钱如粪土的我们,钱本身就够俗了,尤其是这么小的钱,自然不能和月亮相比,贬为现实最合适不过了。
然而仔细想来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月亮这么美好的东西,自然人人都向往,人人都想要,不是现实世界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吗?马云创建了商业帝国是月亮,苹果带来的科技奇迹是月亮,甚至网友微博中个大奖都可称之为月亮。光芒万丈,羡煞旁人。而书中的作者不也曾经拥有月亮般的生活吗:体面的工作,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子女,拥有这么一个富裕美满的家庭可算得上是别人眼中的月亮了。
六便士呢?一个人人都有,但人人都不会正眼去看的东西。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的梦想。小学作文总有一道题目叫做我有一个梦想。有的人想要当警察,维护正义,有的人想要做医生,救死扶伤,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呢?他从小就想当一个画家。然而六便士易得,更易舍。随着人的成长,对社会认识的不断加深,那些最初的梦想大多被舍弃在某个角落,任它卑微,任他发霉,更没人愿意和别人谈起自己曾经的那个理想——六便士太土,月亮才是社会正确。
这里关于思特里克兰德为什么想成为一个画家,我觉得有必要开一个脑洞。可能是他小时候看到一处美景,没来得及留恋便随着爸爸驾着的马车离去,未曾再见;可能是他小时候曾暗恋某个姑娘,之后相遇,别人已嫁为人妻,美好不复曾经;也可能经历了某位至亲突然离世,时光辗转,忽已淡忘他的容颜;也可能是仅仅不满现实,愿自我想象,再造世间。于是他埋下内心的种子,要把一切想见的都展现自己面前。我们都曾用六便士买过一颗糖,长大后大多数人只有了吃糖对牙齿不好的认知,只有少数人牢牢记住了那时候那颗糖有多甜。
“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动物天生具有趋光性,人也如此,一个不小心的"情非得已"就踏上了千军万马的光明大道。
抬头很简单,但抬头看得太远,太容易被发光的东西吸引,低头才难,然而低头才能真正看见自己。低头的瞬间,可能会偶然间发现自己脚下有枚六便士,去捡才需要勇气,你俯下身,周围都在仰望,于是朝向你的都是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