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把摇曳多情的西湖比作艳伶名优,她透着妖媚,透着情义,那么深情优美的太湖犹如大家闺秀,透着端庄,透着贤淑。而我眼前这瘦西湖,就像温婉的女子,她既不会从雨巷里撑着油纸伞袅娜的留个背影给我,也不会在水边和女伴采着红菱相约而去;她眉目低垂,她清秀婉丽,她沉默无语,却在眼波流转后用那一低头的温柔深深的吸引了我。
总觉得与其他的湖水不同,每次走进瘦西湖,心里总会安静下来,似乎来到了一个心灵相契的地方。在这里我可以完全放松自己,可以完全信任她,将我的愁、我的喜在无声中与湖水默默的交流,而她似乎也沉静的顺承着我,如同茶女一样,将一杯恰到好处的茶递给我,让我在茶韵中淡然、愉悦。
就让我带着你一起走近她、感受她、追随她,好吗?
她秀而不媚,清而不寒,有历史底蕴。她的无声不是无知,而是默默的流露她那风云的过往。当初,也只是扬州城的一条护城河河道,在不断的包容并蓄中慢慢的成为城内的一片湖水;曾经,也是人声鼎沸,流连不已,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在沿河两岸,构筑水上园林。乾隆年间一诗人感慨富商挥金如土,慨然写下:“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自此,瘦西湖便叫开了。如果说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城市,那么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让人们记住了瘦西湖、瘦西湖上的廿四桥,这两首诗使瘦西湖笼上了一层淡淡的感伤、淡淡的哀愁,瘦西湖犹如秋波含烟、柔美多姿的女子穿过历史的尘雾站在眼前。二十四桥与湖边的柳树相互辉映,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才子佳人在这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在瘦西湖的诸多风景中我酷爱小桥,除了可以远眺,可以近观,还源于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小桥犹如湖水上蜿蜒立体的腰带,犹如飞来之虹,犹如你在那头、我在这头的纽带,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瘦西湖上的诸多小桥,我独爱五亭桥,这是一座结合了古典园林重要元素的亭桥。亭建在桥上,既可以用凭栏远眺,又可以倚栏俯瞰,远景近景尽在眼底,桥上建有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顶画,亭外挂着风铃。桥墩由大块青石砌成,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空灵的拱顶卷洞配置得和谐统一。有词云:“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可以数出五亭桥共有15个桥洞。这15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可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此时站在桥上亭中,五亭桥上向东看,远处的湖光水色就是一副典型的江南山水图景,这座小岛上亭、榭、廊、阁小巧别致,堪称瘦西湖中的蓬莱仙境。向南看,是莲性寺中的白塔,向西看,是二十四桥,熙春台、望春楼。远眺瘦西湖畔长堤春柳,好似绿雾般的袅娜动人,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而若是冬季有雪,小桥流水,白雪茫茫,踏雪寻梅,别有一番情趣。
我喜欢站在五亭桥上静静的看着眼前的瘦西湖,一览全貌。她似乎感应到我的欣赏,用秀丽的景色回应着我,用波澜不兴的湖面回应着我,用这一潭绿回应着我。在时空交错中一行行有关她的诗句跳跃出来,我忘记了身边的人头攒动、观者如市,陷入这深深的独忆中、沉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