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Gebbia 是Airbnb的共同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整个公司的基础是建立在人们可以彼此信任的在别人家里留宿的信念之上。Airbnb通过良好的设计克服了陌生人之间的恐惧与偏见,现在已经有1.23亿次的留宿。Gebbia 的梦想是通过设计建立一种分享的文化,消除孤立,促进社区的建立与人们的联系。
下面是他在Ted的演讲:
How Airbnb designs for trust?
我第一次让别人留宿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对陌生人的看法,或许那些在童年时期被我们定义为陌生人的那些人,是我们等待被发现的朋友。慢慢我觉得用气垫床留宿别人渐渐变得很自然。
两年以后,我的室友搬走了,要支付的租金变多了,又听说最近镇上要办一个设计研讨会,宾馆都被订满了。并且我一直坚信把恐惧变成乐趣是创造力给我们的礼物。所以我开始拉拢我的新室友说可以把我们的住所改成“设计师之家”这么个地方,为来镇上开会的年轻设计师提供一个有无线网、有桌子有睡垫和每日早餐的地方。
当我们送走最后一个客人之后,我和室友心照不宣的发现了一个既能交朋友又能收租金的好生意。
于是我们开始创建公司,当没有任何人投资我们,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陌生人=危险。当你遇到问题时,往往回想你所了解的东西,而我们所了解的就只有设计。在艺术学校里你会学到设计不仅仅关乎外表和感觉,而是整体的体验。在这里我们我们是要营造一种奥利匹克式的信任,那么设计可能会带来信任吗?
现在我可以30秒之内让你们走出舒适区: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手机,并解锁它,然后把手机交给你左边的人。现在你们正感觉小小的不安,就是那些提供住宿的人第一次敞开家门的感觉,因为能比你的手机更私密的就是你的家了。那么拿着别人解锁的手机的感觉如何?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本嗯的生出一丝责任感,这就是大多数房客在第一次住宿时的感觉。
事实证明一个精心设计的信誉体系是建立信任的关键。因此我们发现在展示信息之前是要让房东和房客都留下对彼此的评论(房东和房客能够相互评论彼此)。另外这是我们上周才发现的一件事,我们与standford合作,以年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相似度为基础,调查了人们对其他人的信任程度。研究得出了一个意料之中的结论,我们更喜欢与我们相似的人,与我们差距越大的人,我们越不信任。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偏见。
不过有趣的是,当你把偏见和信誉放在一起考虑时所发生的事情,在这里也就是评价。如果你得到的评价少于三条,什么都不会改变,如果超过10条评价,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变化。这时高的信誉评价就会比高相似度更可信。正确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客服扎根心底的认知偏差。
我们也发现要想得到多少信任,就得公开多少我们自己的信息。那么要如何确定怎样才是适当的表达呢?我们用消息盒子的大小来建议房客合适的字数,我们还适度的引导鼓励他们分享。我们把整个公司在了这样一个信念之上,人们愿意客服畏惧陌生人的偏见,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有多少人已经准备好去克服这种偏见了。
现在事情正在变的越来越好,但不可否认我们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比如房客不经房东同意举办派对,把家里弄的一团糟。在事业早期我也曾当过客服工作,我处在信任破裂的最前线,电话那头透漏出来的失望,始终都是我们不停改进的最大动力。在我们承担了1.23亿次住宿后,解决不了的问题越来越少了,这也说明了人们调整了关于信任的态度。而信任一旦上了正确的轨道,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会发生。
比如一个房东为他的一个房客献血的事情,虽然这样的事情不经常发生,但这种超越交易的联系,正是分享经济要达到的目标。
分享经济是人们交流承诺的商业行为,人们把自己的一部分分享出来,之后一切都变了。我认为现在的旅行就像快餐,高效并且大同小异,但也牺牲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旅行更像是当地风味的豪华自助餐呢?如果你能再当地喝的酩酊大醉或和当地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呢?
现在房子设计的理念都以隐私和分割为主,要是房子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融入了分享的概念会怎样呢?如果城市拥抱了分享的文化呢?在韩国首尔这个城市,他们把百万停车位分享给公众使用,把需要居住的学生与有额外空间的房东联系起来,他们成立了孵化器帮助分享经济的创业公司。
我们没有发明新的东西,热情好客一直都是传统的美德,也有许多其他类似的网站,那为什么最后我们成功了呢?我认为除去运气和时机,我认为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任,并且可以去设计信任。设计可以克服根植与我们内心的陌生等于危险的偏见,这让我很受鼓舞。
如果设计能帮我们解决这件事情,这让我想知道我们还能设计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