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澄录【16】
【原文】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译文](王阳明说:)“反省体察是在有事时存心养性,存心养性是在无事时反省体察。”
[解读]
“省察”是指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存养”一词是“存心养性”的省略,意思为保存本心,培养善性,这是儒家的一种重要修养方法。
说点题外话,陆游有一首诗叫《存养堂为汪叔潜作》,其中有这样两句:“三旌五鼎俱妄想,致一工夫在存养。”读《传习录》到现在,对诗的后一句的理解是不是豁然开朗?陆游的所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里也是一个例证吧。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这句话可谓是名言警句,可以书写成大字的条幅,挂在书房,不过王阳明先生更希望你把它挂在心里。
这句话关键点在于把“省察”和“存养”打通为一。王阳明说:省察和存养是一回事,无论有事无事都要去做。
儒家的存心养性,不是佛家的坐禅养生,坐禅养生,是什么都不想,这儒家呢,就是随时都在反省,都在给自己纠错。做事的时候,一边做一边反省,做完了要复盘,在检查反省。没做事的时候呢,晚上躺床上,还要三省吾身,把今天的事过一遍: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听起来,做个儒家真是很累!但是如果你真养成这个习惯,一是可以少犯好多好多错,二是错越纠越少,后来你想犯错也犯不了了,因为稍微一不对劲自己马上自动报警,不舒服,不安,自动调整过来,这就达到中庸,实现孔子七十岁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什么境界?就是“生知安行”的境界了。
颜回“不二过”,同样的错不犯第二次。孔子的好朋友,卫国大夫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每天复盘反省,到了五十岁,过去四十九年自己犯过什么错全知道!这两位是《论语》里最能存心养性省察的模范。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那么强调不犯错。
为什么呢?我们说,最高的效率是什么?不是做事快,是不返工。
最快的进步是什么?是不退步。我们进步不了,都是因为经常退步,如果每一步都巩固,一点也不退,不管多么慢的进步,最后都快过所有人。这就是丰田汽车精益管理的思想。
要减少犯错,要高效率进步,就要舍得花时间复盘。项目工作要复盘。每次应事接物待人,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复盘省察。自己的每一天,自己晚上复盘。
最后说一下:王阳明将省察与存养合二为一的根据是,无论是省察还是存养,都是你内心自发的,是你独知的,不是依靠什么外在的力量迫使你这么做的,所以这个基础是同一的。虽然应用的条件各异,但是功夫却是一致。
这里其实还是触到了儒家“慎独”这个核心的概念,如何理解“慎独”?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