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美玉在中国都被当做至宝,代表的是身份地位,还被拿来比喻一个人的品德,是礼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相传先秦时,各国均有珍宝,如周有砥厄, 宋有结绿, 梁有悬黎, 楚有和璞,无一例外,都是极品玉石。
和氏璧就是所谓的和璞,是楚国卞和献于楚王,其三次献玉,前两次被斩左右足,最终才献于文王。楚文王被其赤诚忠心所感动,将此并未细琢的玉璞命名为和氏璧,成为无价之宝。可见和氏璧起初并不属于赵国,赵国是如何得到和氏璧的呢?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楚王在赏玩这和氏璧的时候,隐隐发现玉璧上有几个字,仔细看了看,甚是骇然,竟然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可不得了,当时的秦国,国力强盛,此事要是传扬出去,可就是引火上身了。
此时恰逢楚国与赵国联姻,就有大臣进言,不如将这烫手山芋献于赵国,都知和氏璧为楚国国宝,一来表示诚意,二来,即使赵国发现玉璧上的字,也不可能传扬出去,就是传出去了,此事与楚国也没有干系,必定玉璧在赵国之手,做没做手脚,谁也不能保证,尽可说其栽赃陷害。
就这样和氏璧流转至赵国,秦昭王觊觎这传世珍宝,就派使者去跟赵文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和氏璧。赵国摄于秦国国威,不得不有所回应。可是,都知道秦国怎么会有诚意用城池来换,更何况,秦国要是知道和氏璧上的秘密,恐怕会被认为是赵国用楚国来羞辱秦国。
为难之下,名相蔺相如自我请缨,请求出使秦国。赵文王自是了解蔺相如,知道他有十足把握,于是便把此事托付给了他。蔺相如到了秦国,将玉璧亲手交于秦王,并交代看此璧时,最好不要翻转,此玉滑润容易脱手,其实是另一面有字。
秦昭王听从了建议,并没翻转,不过是爱不释手,给大臣们看,给后宫妃子看,就是不提城池的事儿。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是没有诚意,即使有诚意也不能给他啊!等玉璧再次到秦王手上的时候,他实在按耐不住想看看另一面,因为他觉得这玉璧也没蔺相如说的那么滑。
就在这时候,蔺相如上前跟秦王说这玉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秦王信以为真,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谁知蔺相如拿到玉璧便说:“我看秦王并无诚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和氏璧,你们若是轻举妄动,我便与这玉璧同归于尽。”秦王无奈,怕毁了玉璧,便假惺惺拿地图指给蔺相如看。
接着蔺相如说,和氏璧是上天赐予人间的宝物,接受宝物需要斋祭三天,赵国接受宝物时就是这样做的。秦王无可奈何,便不情愿的答应了。蔺相如落脚客栈之后,连夜派人乔装打扮把和氏璧偷偷带回了赵国。
秦王知道后,本想杀了蔺相如,可此时还不想与赵国兵戎相见,最终放他回了赵国。
长平之战时,赵国兵将中有好事者,曾对秦将白起讲此玉璧之事,结果十万人被坑杀,白起知道始皇多疑,此事万不可宣扬。
秦灭六国后,始皇嬴政查看和氏璧时,发现了上面的字。于是叫来秦相李斯,说此物是不祥之兆,李斯懂些术士之术,务必要找到化解之法。
于是和氏璧被做成了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参与此事的工匠皆被杀死,就是秦相李斯,最终也被腰斩。
不过这传国玉玺经过朝代更迭,去向也成了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