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从小因为体弱多病,很少参与社区里孩子们的活动中,因此也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社交,或者以更专业的词来说,有些社恐。
从幼儿园到高中,因为性格孤僻,所以很容易被同学孤立。每当遇到大家一起出去玩的时候,若没有好朋友在身边,遇到陌生人,总是有些举足无措。
说实话,到现在我也很害怕和别人正面起冲突,虽然很多时候道理在我这里,但真的转化成语言的时候,清楚地表达出来总是很费力。
有些时候和同事或者老板有争论的苗头,我会说:你等着,我一会儿就和你邮件沟通,我们通过邮件再讨论。
写邮件的过程,帮助我再次梳理信息,让我能更清楚及完整地表达自己。这种方式令我感到舒适。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说:天啊,作为一个年近三十,工作经验快三年的人,居然还会有这样的问题?你快点去报个班好好训练一下自己的能力吧!
是的,其实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改进。从之前完全不敢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到如今已经能轻松幽默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已经是一个进步了。
只是,用文字的方式,是我的安全区。
<2>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接触写作,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过生日,表姐送给我一本封面是卡通猫咪的带锁日记本,鼓励我每天写日记,末了,还特别强调因为是带锁的,所以爸妈不会看到。
从那天起,日记本就是我小小而秘密的精神家园,写日记也就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我时常会翻看曾经写过的日记,看到一些片段还是会哑然失笑。
有时看到自己担心一些当时觉得很了不得的事,如今依然能够安然活着,居然有些庆幸。
还有很多无可名状的情绪,已经不记得因由哪些事件引起的了。
昨天翻看大二时写的片段,看到和好友去吃湖南菜,说那个菜里简直放了兴奋剂,每次吃完总是觉得很嗨。我们两个又总是在淮海中路上放声大笑,惹得行人纷纷侧目。顿时又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学生时光,开心和欢笑总是来得那么肆无忌惮。
心情不好的时候,焦虑的时候,郁闷的时候,看到一些事情极想要抒发自己的时候,我都会选择写作。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写作,一个没有开头和结尾的段落,一句没有主语的句子,一首诗,一篇流水账日记,写完后都会让我感觉好很多。
写作是一种自我疗愈。
<3>
曾经的论文主题,便是研究艺术家们是如何从自己的写作中获得灵感的。艺术家们,作为人性的观察者,需要保持极度敏感的心,去感知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极大部分艺术家,都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也有很多艺术家,酷爱写作,写成的文字,后来也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4>
写了那么多年,写作已经是我非常习惯的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
至今依然很怀念自己在布鲁塞尔度过的最后一个盛夏。
在家看书,思考,写论文,构思作品,创作;
每天早晨第一件事,便是记录下晚上做过的梦境;
回忆起童年和大学时期的快乐时光,翻看曾经的日记,收集大量的灵感。
过程看似机械实则充满创造力,使得我能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去探索内心的真实,以窥见人性中的斑驳。
<5>
我大概是很能写作的人吧?从小到大语文作文成绩一直不错。也有文章和乐评通过投稿而刊登在杂志上。爸爸每次教研究报告前,也会让我看一遍,检查问题。
只是这么多年来,似乎也没有真正坚持写作。除了断断续续的日记和小文章,并没有写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品。
这几天一直在看陈崇正的专栏连载《正解:从写作文到写作》,也可以看到,能够靠写作来养活自己的人不多,能发大财的人甚少。
要想成为专业的作家,除了扎实的文字功底,源源不断的灵感,还需要坚韧的内心。对很多作者来说,更需要对市场的洞察也对读者群体的了解,并有那么些运气。
所以,我觉得自己未来注定是无法走上专业作家的道路的。
但若只是一个写着作的人,通过写作来聊以慰藉,不也挺好的吗?
<6>
因为机缘巧合来到简书写作,也观察到了许多纷纷扰扰。
每个人写作的目的千差万别。
我也曾经计较过点赞、被选入专题什么的,现在已经释然了。
写作作为我的自我疗愈,将永远存在下去,与是否被人看到、被欣赏、或是产生商业价值,似乎没有什么多大的关系。
当然,能够被看到自然是内心欢喜的,若没有,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