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了“国家宝藏”节目后,我和妈妈都被里面的展品深深的吸引住了:形状特异的玉琮王;体格庞大的大克鼎;演奏出悦耳乐章的“彩凤鸣岐”落霞式古琴;金碧辉煌的宁波万工轿......看到这些谁不会被吸引住呢?于是,妈妈决定带我去其中的四座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湖北省博物馆,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国家宝藏”之行。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博物馆有两个分馆,武林分馆和孤山分馆。武林分馆位于西湖文化广场E区,是一个整体建筑中的其中一部分,孤山分馆是在孤山上的一座博物馆,其博物馆中还有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外的梧桐树,馆内的花花草草将博物馆衬托的十分完美让人赏心悦目。
“彩凤鸣岐” 七弦琴
“彩凤鸣岐” 七弦琴 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武林馆区 三楼 “ 非凡的心声”展厅。展厅里面藏有许多古琴,走进展厅,听着古琴带来美妙的音乐,看着屏幕上古琴的演奏,给人带来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古琴,又被称为七弦琴,在周代已经流行。琴有很多种款式:伏羲式、仲尼式、师旷式等。“彩凤鸣岐”就是落霞式的古琴。“彩凤鸣岐”琴制作于中唐,是杨宗稷最爱的三张琴之一。杨氏评价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声音听起来给人一种舒适,悠扬悦耳的感觉。
宁波万工轿
宁波万工轿 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武林馆区 三楼 十里红妆展厅。
一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木桩上的一串灯笼,上面写着待嫁的女儿。继续往展厅里走,仿佛渐渐走进了江南水乡。一走上横过小河的桥,不远处就是金光闪闪万工轿。走过小桥,我一下就被这万工轿的精致给镇住了,万工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度过了很多很多时光,经过风雨的冲刷,所以跟书上的比起来,颜色没有那么鲜艳,也有些老旧。在万工轿的旁边,还有很多有关十里红妆的展品,如扛箱,轿前担。
玉琮王
我们乘坐地铁一号线,从武林分馆坐到了龙翔路,沿着西湖,在北山街上骑了20多分钟的车,又在孤山的路口停下了车,步行到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中的美术馆,见到了玉琮王。购票参观每人30元,儿童20元
这件玉琮是从反山十二号墓出土的。高8.9厘米,射径17.6厘米,孔径4.9厘米,重约6500元,形体宽阔硕大,纹饰十分独特,是良渚文化的玉中之首,也称之为玉琮王。古人制作玉琮的方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首先,先用片状的石头,将大概的轮廓削出来,然后用细绳抹上石英粉把这块石头,磨成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在用抹上石英粉的竹子在石头的中央不停的打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翻一个面继续打转,打穿后,再用细绳把圆柱和正方形打磨出来,只看了玉琮王的制作方法,我就不禁赞叹道:“古时候的人们真的是智勇双全啊!”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位于上海人民广场,我们到了那儿,惊呆了,这里简直就是人山人海,队伍长的如一条龙,我们大约排了40分钟,才成功进入了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
大克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一楼 中国古代青铜馆展厅。我拿了一张地图一翻开,就画着大克鼎在一楼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展厅,看来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呀。一进展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许多青铜器:鼎,酒器......继续向前走,就见到了大克鼎。
大克鼎,又被称为膳夫克鼎,西周晚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先而铸造的青铜器,形体十分高大威武。它还有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它是历经好几代人的守护,经历了很多战争,被潘家捐赠到上海博物馆的。我一看到这硕大的大克鼎,心中不禁赞叹道:这么庞大的身躯,竟然可以被潘家守护的这么完整,并完好无损的送到了上海博物馆,真值得敬佩!
商鞅方升,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因为这两件文物是国家级珍宝,而且保存也要很精致,所以未能在展厅内展出但我还是看到了很多书画家的作品,像郑燮,文徵明,唐寅......但还是非常的遗憾未能看到这两件文物,如果这两件文物有展出的时间的话,我一定会去看的。
南京博物院
我们从亚朵酒店坐车来到了南京博物院,到了哪儿,我惊呆了,人们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走向博物院,从未间断过。博物院的外观好似以前的朝廷,跟故宫博物院很像。我们在博物院的大门前就开始排队了,马上就要排到了,妈妈看见别人手上都拿着一张入场票,就马上询问了拿着票的人,问后,才匆匆的去取票,去完票就排队进院了。(后来发现不用取票也可进)进院后,我和妈妈分头行动,妈妈去租语音导语器,我来寻找那三件国宝。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位于负一楼 四号展厅
果然分头的确很方便,一下就找到了第一件国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竹林七贤分别为:嵇康,阮咸,刘伶,向秀,阮籍,山涛,向秀。他们在画上栩栩如生,各自做着自己的事,十分自在。这副砖画一共有200多块砖,画上的人物十分吸引我的眼球,只见嵇康在悠闲地谈着古琴;阮籍在品着他的美酒;荣启期也悠闲地靠在树上休息......仔细看了许久,我仿佛自己都钻进这幅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了。另外,在我们参观的博物馆中,六朝博物馆的馆藏中,也有一件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同胞兄弟——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错位版。可为什么是错位的,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我想可能是故意的吧。
南京六朝博物馆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错位砖画”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负一楼 5号展厅
这个拱门,是大报恩寺备用拱门中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拱门,也是一个可以代表大报恩寺传奇的拱门。在拱门的正中央有伽噌拏的雕像,在侧面有啰拏龙,布啰拏,波啰拏的雕像,在最底下有救啰拏这一雕像。在建造这座琉璃塔后不久,英国的著名画家约翰·霍洛夫来到中国南京旅游,将这座塔画了下来带回了英国,英国的设计师看了惊叹不已,就在英国建造了一座同胞兄弟。可这两座同胞兄弟几乎同时被毁灭,中国的琉璃塔一下化为乌有,但还好还有两个备用的拱门,这拱门就是其中比较完好的一个。这座拱门竟然可以在这么大的毁灭下还保存的这么好,以前的建筑能力得多强啊!
现在在保存最完整的中华门远眺现代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湖北省博物馆
我们从武汉大学坐车来到湖北省博物馆,下了车,就看到了湖北省博物馆六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下显得十分引人注目。过了安检,湖北省博物馆就高高的耸立在我的面前,博物馆的面前有一座喷泉,把博物馆衬托的淋漓精致显得十分高大威武。
云梦睡虎地秦简
在博物馆四楼“凤舞九山”展厅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共计210枚,多采用答问形式对秦律某些条纹、术语及律文的意图作出明确的解释。最让我敬佩的一条法律是:妻悍,夫殴台之,决其耳,若折支肢指、胅体,问夫何论?当耐。意思是:丈夫因为妻子骄悍而殴打了妻子,并造成了妻子耳朵撕裂、骨折、脱臼,则丈夫应当处以耐刑(剃除鬓毛胡须)连老百姓的家事都可以处理的这么完整,以前的法律实在是太太太严了!
越王勾践剑
并排陈列的还有越王勾践剑,看到这越王勾践剑,就被它的精致给惊到了:剑身修长,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背面刻有绿松石......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错金铭文:越王勾践,自有用剑。经历了这么多雨水的洗礼,还这么的光滑,锋利,几百年前的人们是怎么将越王勾践剑展示给世人看的,我真想去看看这越王勾践剑的前世传奇呀!
曾侯乙编钟
一楼有一个完整的展厅全部展出曾侯乙的墓葬品。走到曾侯乙编钟的面前,我感觉自己和它比就是一个小人物,它就像一个巨人一样站在我的面前。整组编钟由13个甬钟,52个钮钟组成每一面钟都可以分别从侧面与正面敲击发出不同的两个音,而且和钢琴发出的音之相差半个音,并只用5个人就可以敲出完美的歌曲,我不得不对这曾侯乙编钟更加敬佩了。
参观完四个博物馆后,我收获满满:认识了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见识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我们中国的伟大……
参观完这四个博物馆,我发现它们都是从离我们最远的远古时期慢慢讲述到今天。可也有不同点,上海,浙江,南京博物馆的位置都是身在以前的赵国,而湖北博物馆的位置是身在以前的楚国;每一个博物馆展现的三件国宝都各有各的特色;每个博物馆想要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但每件文物都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附馆:
南京科举博物馆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位于夫子庙的核心地带。科举的创始人是隋文帝与武则天。进入科举博物馆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明远楼,至公堂......再向里走我们就到了地下一楼,讲的是科举的起源首先看到的就是关于科举的匾和几张考试生门写的文章,一看他们的文章,就知道他们考试到底有多仔细:没有一点涂改的痕迹,字写的端端正正,没有一点可挑剔的地方。继续向前走还看到了几位科举名人苏轼,唐寅……我看着看着就进入了第二层,二楼清楚地讲了金榜题名。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的的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后来,我参加了一次殿试,获得了第二名榜眼的称号。
南京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紧邻总统府
六朝博物馆
负一楼“六朝帝都”
六朝帝都展厅展示了关于六朝的很多知识,像六朝人民的出行,六朝人民的信仰……从六朝人民的服装上,体现了他们的心灵手巧;在六朝人民的饮食上,体现了他们的勇敢。每一个展柜都展现了六朝人民的聪慧,虽然六朝已经离我们现在很远了,但区区几个现存的文物,也充分体现了六朝人民的智慧
一楼“回望六朝”
在这个展厅,让我们回忆起了很多关于六朝的人物,故事,战争,展厅内也藏有很多青铜器,玉器,陶制物品......让人回想起从前那六朝的精彩时期。
二楼“六朝风采”
在六朝风采这个展厅内,我见到了许多玉器,这些玉器金光闪闪,好像不是古代的一样,和现代的玉器都可以相媲美了。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一层竟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同胞——错位版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但错位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拼起来的成品是一样的所以我叫它们同胞兄弟。
三楼“六朝人杰”
一步入这个展厅的大门,就看见了壮观的万箭齐发,几“万”支箭一齐射出,不得不说十分精彩。继续向里走,我在语音向导上听到了一个“奇闻”!草船借箭的主人公竟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妈妈听到后也对我说,空城计的主人公其实也不是诸葛亮,吓得我差点昏了过去。我们一边说,一边走,不久就逛好了整个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