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有很多简书的朋友陆续关注我的文集《日记本 英语实践论》,这是大家对我的鼓励,非常感谢。对于每一位想从我的文集里获得对英语崭新理解的朋友,本人将一如既往奉献思考和实践的干货。
前些时候,我就想,5年前我对英语的理解和今天我对英语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五味杂陈!如果说5年前的我是为了自己在英语上不断精进而已的话,那么,5年后现在的我则希望,找到和我同行的人,因为,
同行的人和到哪里去一样重要!
我的角色也在微妙的变化,从学习者到老师,再到分享者......,但不管如何改变,英语始终是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门,希望与你共同收获!
学习英语的朋友常常碰到的气馁在于,如果你去听国外主流媒体的新闻播报,撇开特定新闻的背景不论,主持人抑扬顿挫的语气给我们华丽动听的感觉外,还有一种特别的疏离感,很可能你在无奈:
这辈子,好像没有希望和他们讲的一模一样,或者退一步,怎么样才能很自然地听他们在讲什么!因为在听主持人快速语流的同时,我们的脑海里常常不由自主地搜寻着英语相应的单词拼写,那模糊的字母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常常成为我们的梦魇!
如果你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无疑你的英语能力应该是不错的,或者至少你走在不错的路上。
解析上面的这个问题,我们先跳跃到前段时间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则回应:
有一位朋友问,咱中国人可不可以有英语思维?
一位自称从小就学英语并在美国拿了一个翻译硕士的貌似大咖的英语权威说,您别做梦了。理由是,我学了这么多年都还搞不定英语思维,换您能行吗?!
看到这样的回答,我只能说,哥们,即使你读到博士也是个“花岗岩头脑”!那么我的回答呢?
不难,做到以下三件事:
1 习惯查英英词典或看英文的解释,逐渐减少对中文的依赖
有的朋友可能发笑,我连中文都没理解呢,直接看英文的解释,能行吗?我的回应是,当你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唯一能认可的是你其实在想象和担心而没有去实践,这就是我为什么把文集的名字特别强调实践的原因。如果你真的按我的建议去实施了一段时间,你会慢慢认同我的这个原则,其余的不解释了,看我以前的文章!
2当你要表达一种概念的时候,首先要用英语去表达,而不是用中文表达后翻译成英语
关于这一点,我要详细的诠释而你要细细的体会。第二条是一个原则不是方法,是目的不是过程。那么方法和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我分两步讲清楚:
a 你是不是习惯了看到英语后翻译成中文理解?是的,即使在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英语课的时候也大多如此!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通过英语学中文,你可见其荒谬性!原因是你的归结点是中文而不是英文!这样下去,学十年也枉然!
b 改变的方法很简单,从中文到英文就可以!找到中英文对照的文章,从中文看起翻译成英文,虽然你一开始的英语翻译会很烂但务必翻译并写下来,然后和英语原文对照,不同之处就是你成长之处,就是你英语思维精髓之处,所以你找的中文是中国人翻译的,英语应该是西方国家的人写的,参看我想我是大海——通过三个维度体会一种大数据思维方法论
b方法的本质就是归结到英语,中文成了概念载体,英语变成表达工具,这就对了!
3有了1、2的示范,很容易类推的就是,听的时候脑海里不要蹦文字了,最好是在阅读的时候蹦声音
怎么理解?我也分两步说清楚:
a 听英语,脑海里蹦单词或文字,其本质是通过声音归结到阅读,是用阅读代替听力理解,很显然,你阅读理解做多了。还记得吗?大多数时候你背单词的逻辑也是这样的,先英语后中文,你总有一个东西不知不觉地代替你真要学的东西。这就是代偿机制,因为我们总是本能选择我们熟悉的,我们可以把握的,同时屏蔽掉我们不熟悉的,不确定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强调听,而不是听懂!
b 有了上面a理解,我再深化下听,换句话说,听的过程就是熟悉英语语音的过程,一开始你所要做的不是理解而是尽量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最好记住这些声音。对的,记住这些声音!那么理解呢?理解在你打开文本的时候,做阅读理解的时候理解,如果你看到文字,脑子里蹦出它们熟悉的语音外衣,恭喜你——这就是因声寻字!
我讲的一点都不玄乎,想想看,大多数的我们在上小学前早已流利的对话了,只是不知道字怎么写而已!那为什么要违背这样的规律?!最近在英语教学领域有了“听说领先,阅读跟上”的教学理念热潮,新版的中小学,大学的教程都在搞什么交际法,你应该懂,曾经的你我都是那头牛!
好了,对于文前一开始的遗憾其实不再遗憾了,让国外主流的新闻主持人继续搔首弄姿吧,虽然听不太懂,先听着,记下他们语音的一轻一重,一唱一叹,然后找到他们的模样,你我就慢慢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