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荐的这部剧,在社交媒体上毁誉参半。
大多数原著党认为改编失了原著精华,弄的正午阳光的孔笙导演也跟着被骂。也有不少人力挺这部剧,直接给出5星好评。
如果你对最近的热播剧比较了解,大概已经猜出我说的是哪部了。就是这部
出现这样的局面也好解释。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知否》。正午阳光将小说落地成影视作品,自然带着剧组对小说的主观理解,以及在原著基础上的再创作。
对电视剧改编不满的原著党,大概是带着太多主观预期了,可能看小说的时候就已经在自个儿头脑里预演过一帧一画了。而力挺电视剧的那些,我要引以为知音。
撇开原著不谈,我觉得这部剧真是好。
好在它由无数细节垒砌的真实感;好在它情节发展不急促,常有闲笔;好在它不仅照顾到主要人物,对次要人物的刻画也毫不含糊;好在它对当时风俗、观念的刻画,构筑了坚实的故事土壤,让这个故事不再飘在空中。
“拖沓的剧情”实是本剧一大看点
这部剧不急于推进主线剧情,舍得花功夫去刻画古代大家族中的一次日常请安、一餐寻常午饭、一场夫妻斗嘴、一次严母问询,乃至夫妻间的假意逢迎、姐妹间的争强好胜……
这些日常的零零碎碎、细枝末节、家长里短,在有些人眼中是这部剧的最大败笔,因为这些支线情节和人物,无疑拖延了主线剧情的进展。
但我却觉得这是这部剧最好看的地方。这些看似不重要的人物和情节,给了这部剧深厚的世界观基础。这个故事从这样的土壤里生长出来,才有了现实的肌骨和血肉。
故事主线剧情围绕盛家庶出的六姑娘明兰展开。
故事刚开场,她们院子里因管家克扣炭火而无法取暖。急脾气的女仆去讨个说法,经历多重阻挠才要回炭火。但炭烧起来弄得满屋子都是烟,她们才发现管家故意错给了炭火,将灶房用的炭当做屋里烧的炭给了她们。
明兰和生母在盛府不得宠的处境一览无余。
随着剧情推进,盛府妻妾争宠、姐妹不睦、奴仆仗势欺人的家庭图景逐渐展露。
没多久,明兰生母卫小娘临盆。但适逢盛父和大娘子出门走亲戚、老太太去庙里祈福,家中只余林小娘,她巴不得卫小娘生不出这个孩子。卫小娘难产,却无人去请郎中,连产婆也逃跑了。最后还是七八岁的明兰自己去请了郎中,但依旧没能救下母亲。
林小娘对卫小娘的死负不可推脱的责任,却因她受夫君宠爱,加上她巧舌如簧,将自己的过错都说成别人的过错,最后她只受到一点点惩罚。
明兰在盛府孤立无援, 后被好心的祖母收养在膝下。随后的十几年,她一直谨小慎微、藏起锋芒,虽聪明过人,却总以愚钝示人。
本剧男二齐国公独子齐衡爱慕明兰,明兰对他也有好感。但明兰从不敢泄露自己的心思,也总是逃避齐衡。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两个姐姐都指望嫁到齐国公府,如果抢了她们的心头所爱,那明兰自己的日子就很不好过了。还因为她了解齐衡的母亲心高气傲,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娶一个五品官的庶女。
明兰与齐衡共打了一场马球赛,大出风头,立刻引来了四姐墨兰和林小娘的嫉妒,回家后就被她们告了一状,引来父亲一顿责骂。
明兰遭遇的所有磨难,都根源于那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嫡庶有别,等级有高低,身份有尊卑,谁要是奢望逾越自己的身份等级去高攀富贵,不仅会遭到亲族反对,还会被世人嘲笑,给家族丢脸。
故事花了很多笔墨去渲染这种社会背景:
盛家对儿女婚事的筹划与张罗;
顾廷烨因娶歌妓而与家庭决裂;
齐母对儿子婚恋之事的严厉管束;
宠妾与嫡妻争宠,不仅要比谁讨丈夫欢心,还要比儿子的科举成绩、比女婿的门第高低;
对当时的社会风习也有表现——科考开榜时、贵族聚会地、客人上门拜访,都是贵族小姐们挑选未来夫婿的好时候。
剧中对各色人物也极尽刻画:
大娘直肠子、暴脾气、善妒忌;林小娘伪善、阴狠、有心计;盛父的蒙昧、偏袒、耳根软;
墨兰虚伪、势利、心气高;如兰直率、蛮横、没脑子;
老太太对家里纠纷置身事外却心如明镜,对明兰表面冷淡内心疼爱;
得宠的奴仆有得宠的跋扈,不得宠的妾室有不得宠的隐忍,学究有学究的样子,宫里来的教习嬷嬷有嬷嬷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看点,都有可爱可恨可悲可叹的地方。
剧中对一个次要人物的刻画让我印象深刻,她就是齐衡的母亲平宁郡主。
她一出场,身后哗啦啦跟着一众仆人,有贴身嬷嬷,有专门搬座椅的杂役,还有老妈子、小婢女。而这场景并不是她出去集会交游,她只是在自家宅邸走动,就有这么大的排场。
在走廊里,她撞见一个打扮花枝招展的女仆,就立刻将对方喝住,待她走到女仆跟前,仆役立刻将随身带的座椅放下,走廊立刻变成了公堂。
她坐到椅子上,对女仆一顿训斥,因对方第二次触犯了规矩而将之卖了,紧接着又对其它仆从一番警醒。
剧集进展到二十集,她出场的场次不超过四场。但如这场一般,每一个场景都能将她的来路、性格、动机刻画的入木三分。
她去书房看望齐衡,一进门就发现齐衡拿着书本发呆,问他“这一页看了半晌也不翻一下,瞧来是有金子的”。齐衡谎称自己正在思考问题,她也要一再追问思考什么。齐衡慌乱中只能岔开话题,说起向盛家送礼答谢的事情。
几句话的功夫,这位母亲就从儿子的慌乱举止和对盛家的过分上心,看出了儿子“心里有人”的端倪。于是,她立刻将儿子身边的贴身仆人叫来一顿讯问,生怕盛家的姑娘勾引自己的儿子,妄图攀高枝。
短短几分钟的场景,就将这位严母的形象立了起来,也将齐衡身上的束缚、羁绊、他与明兰之间的障碍展露无遗,更为他未来爱不得、求不得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剧中几乎所有看似无关紧要的情节,都被表现的十分生动,一来为主线情节铺路——交代主人公命运的来路,为将来的矛盾和冲突埋伏笔;二来次要人物并未沦为主线的附庸,他们有各自的来路和归处,剧作对每个人都不敷衍,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精彩。
据主创团队介绍,这部剧有200多个有台词的演员,有1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整部剧就是一幅人生百态图。
一部现实主义家庭伦理剧
很多人将这部剧定义为“宅斗剧”和“古代言情剧”,我觉得都不太妥当。
要说“斗”,它不如宫斗剧那么惊心动魄、惨绝人寰,妻妾之间耍的都是不入流的手段。
而且导演故意将妻妾争斗时撒泼、耍赖、撒谎的可笑之处展现给观众看,以穿插其中的喜剧感消解了“宅斗”的沉重感,通过细微的表情、动作、互相传递的眼色,使争斗中的主人公向观众露出马脚,而其他当事人还被蒙在鼓里,以此让我们看清这些日常争斗的可笑之处——一群人争风吃醋耍手段,自己斗的不亦乐乎,而在外人看来又是多么无聊和低俗。
剧作一方面极尽能事展示家族内的矛盾,另一方面又通过旁观者清醒的评论或通过直接向观众交底的方式,去消解这些争斗的意义,嘲讽争斗的可笑。
女主人公在遭遇排挤倾轧时的佛系应对,也令这部剧的看点并非在“斗”上面。
再说“言情”,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确实是这部剧的一大看点,但这部剧并非只有情情爱爱。这部戏里“爱情”被置于家庭纠纷、朋友情谊和家国情怀的多维度叙事中表现,少了些甜腻感,多了一份厚重感,显得更加真实、坚固。
正午阳光的制片人侯鸿亮将这部剧定义为“古代家庭伦理剧”,我特别认同这个说法。
故事背景虽在几百年前,但当今的人也一定能在其中找到共鸣,那些对子女光耀门楣的期许、大家庭中的人情冷暖、父母对子女婚姻和事业的干预、兄弟姐妹因父母偏心而生出的嫌隙、无枝可栖的孩子寄人篱下的苦楚等等,无论放到哪个朝代、哪个国家,这些故事都在上演,情感也都是共通的。
这部剧中有不少展示大家族关系的群体性场景,这些场景所展示出的人物之间的微妙互动、细腻心思最是精彩。一个坐姿变化、一个眼波流转、眉头一蹙一舒间,全都是戏。
最精彩的群体性场景要数“教习嬷嬷训诫三姐妹”那段。
插花课上,趁教习嬷嬷不在,如兰墨兰吵起来。如兰责怪墨兰霸占李嬷嬷的时间,让她们两个妹妹得不到指导。墨兰狡辩说只是想多学一些,给父亲长脸。如兰又讽刺墨兰是被硬塞进来上课。墨兰听到这话开始装可怜,说如兰看她是庶出的就欺负她,索性又哭又闹,寻死觅活。孔嬷嬷为这件事让三姐妹抄书罚跪,并当着盛父、大娘子、小娘子的面训诫了三姐妹一番。
孔嬷嬷训诫时,各人的心思展露的清清楚楚,相互之间的矛盾袒露无疑。
孔嬷嬷先责问林小娘的女儿墨兰:
五姑娘说你处处抢了姑娘们的风头,霸占我的上课时间,你可认?
墨兰回答时便学着她娘一样混淆是非,明着把罪责揽到自己身上,实则申辩自己要多学点东西为父亲争光的“一片孝心”:
都是墨儿的错,原想着孔嬷嬷难得来一趟,便想着多学些东西,好给爹爹争光给家里争脸,没想到竟惹着各位妹妹们不快,都是我的错。
但孔嬷嬷明镜似的,早就看穿了她的伎俩,她继续训斥道:
四姑娘,你为人聪明伶俐事事出色,不过今日,我还要劝你一句,莫要仗着几分聪明,把别人都当傻子了,须知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有两错,一是言错,你与妹妹们拌嘴,不该开口闭口的就是庶出嫡出的……你虽为庶女,却可以养在生母名下,吃穿不愁,你一句不合,便要死要活的撒泼抱怨,这是大家的规范吗?
第二,你心里念头不好,你口口声声说想学东西,想为家里争光长脸,难道盛府只有你这么一个姑娘?那你的妹妹们呢,她们就不需要学东西,不需要长脸?四姑娘,我知道你素来拔尖,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这十几日来,你处处争强好胜,一旦有个不如意就哭天抹泪的怨怪自己是庶出,你这般作为可念半点姊妹情分,念半丝父亲恩情?
孔嬷嬷的这番话,说到了大娘子的心窝子里。因为盛父过去总偏袒林小娘房里的人,以致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府里没有人敢说他们的不是。他们犯了错,只要狡辩几句,在盛父的偏袒下,立马就变得没错,反而是别人有错。
大娘子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公正的说出林小娘们的不是,自然有种多年委屈得以申诉的安慰。
接着孔嬷嬷又训斥起大娘子的女儿如兰。
眼看如兰也被骂,林小娘立刻来了劲,腰板挺直了,脸上也是一副看笑话的样子。一旁的墨兰也翻起白眼,一副“切,你活该”的表情。
而大娘子爱女心切,听孔嬷嬷这么说自己的女儿,立刻坐立不安起来。
孔嬷嬷训斥全程,盛父都一副坐立不安、尴尬不已的表情。他一方面为自己治家不严被人看笑话而惭愧;另一方面却也听不进嬷嬷的训诫,认为几个姑娘都是孩子,这样不免小题大做。
嬷嬷训诫完毕,林小娘就装起好人来,要墨兰替明兰挨手板,好在盛父面前博一个做事有担当的好名声,也想让女儿多挨几板子以博得父亲同情。
见惯她这些伎俩的大娘子在旁不停翻白眼。在宫里见惯阴谋的孔嬷嬷自然也不吃她这一套,狠狠将她驳斥了一番,让林小娘很没面子。
林小娘向盛父使眼色,想让他为她开脱。盛父假意数落林小娘一顿让她退下,才帮她解了围。在一旁的大娘子因孔嬷嬷的公道而深感大快人心。
这一段前后总共十几分钟,却浓缩了整个盛家家庭关系的缩影。
孔嬷嬷的对白处处见血,痛陈利害,从旁观者的视角将整个家庭问题的根源阐释的清清楚楚。
其他人物对这番话的反应,也见出了各自人心,有些人心怀鬼胎,有些人苦大仇深,有些人极度隐忍,有些人表里不一,有些人心直口快易伤人,人性的缤纷各异,人心的明面阴面都微缩在这十几分钟里,精彩绝伦。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有现实感,有烟火气,既讲家长里短又讲身世浮沉的好剧,也是一幅众生相。
在2倍速追剧的年代,相信很多人很久都没有定下心来好好看一部电视剧了。但这部剧的每一帧都值得好好看。只有看得慢,才能看得深,看出味道。
碎碎念
这部剧本是吃饭时无聊看着玩的,谁知一看就停不下来。
前三四集演小明兰的小丫头真是聪明伶俐、楚楚动人,演技也是杠杠的,让我一下子入了戏,为她的身世牵挂担忧。
长大后赵丽颖演的明兰一开始不怎么出彩,性格木木的,也许是要符合人物刻意藏拙的这么个特点吧,不过后面就渐入佳境,把明兰的聪明、灵动、坚韧演出来了。
墨兰、如兰也演出了各自的性格,一个虚伪阴狠,一个直率刻薄。
大娘子、林小娘、卫小娘、老太太、盛老爷、李嬷嬷全都演得生动贴切。
最要夸朱一龙演的小公爷齐衡,把那谦谦君子的纯恋、天真、忧伤演得真好,一副深陷情恋不知命运已向他张开爪牙的意气少年的样子,和他的身世沉浮很贴近。
冯绍峰演的男一号顾廷烨就不怎么出彩了,在我看来是这部剧唯一的败笔吧,但愿他后期能展现更多面的人物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