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同学一起苦恼两个单身汉消磨时间的方法。我提议看电影,他脱口而出:“不看节奏海棠。”
闻此之前,曾以为只有传说中十二年等待的情怀粉和真爱黑,还有我这样不明真相误入电影院的围观群众才会觉得这部电影有在网上大书特书的价值。谁知道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为了保留同学的平和心境,我一个人完成了突发奇想的二刷。第二次看的体验远逊第一次,果然哪怕糟糕的剧情片,也得在不知道细节的情况下欣赏才能获得不掺水的愉悦,否则连脑内弹幕的即时吐槽都不够尽兴。我并没有重新历数一遍它剧情和细节的漏洞的兴趣,毕竟这已经是这些年来最能让我升起文化认同的电影——哪怕它实际上仍离山海经、南华经的文化内核有十万八千里。
一刷之后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与人撕逼伤。不断与人争论剧情和人设的合理性,直到完全厌烦这个话题;二刷时着重找寻了中意的配乐和画面,然后悲哀地发现所有入耳的配乐都出现在看起来完全可以删除而不影响剧情发展的片段里。试图想象用它们剪辑而成一部预告片,看到它的我会是何种心情——今人诚不我欺,预告片不是整部电影的精华,而是整部电影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部分。
叠加两次的观影体验,大鱼海棠缺乏一个文化内核,意象碎片不足以支撑起宏伟的世界观;对人性和死亡的探讨又失于肤浅,不足以支撑起文艺片的骨架;而它甚至也没有简洁紧凑的剧情和节奏来成就一部爆米花片,也难怪只有我这种口味奇特角度刁钻的人能欣赏。
与人撕逼时,常常是围绕椿这一角色。她的行为有其合理性,不至于为合理党所诟病;其人格形象不算高大,却也只是在普通人的圈子里打转,不至于低到火狱里去;她的任性间接导致一些人受到伤害,然而受伤的都不是值得观众老爷挂心的重要角色——所以她为什么如此招人恨?
第一个念头是:她太普通了。哪怕很多人认为她智障、自私,也掩盖不了大多数人在十六岁时并不会比她做得更好的事实——或许在二十六岁甚至三十六岁也并不会。大家总是很容易把自己知道的道理与自己的人格与道德水平混为一谈,我们并非不是完人,我们仅仅只是普通人。
转念一想:她一点都不普通。我所熟知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大多数人有梦想也只假装没有,有愿望也只会深埋心底;所追求的成功永远是社会与他人的认可,对于他人的反对避之唯恐不及。
回到为什么椿如此招人恨的问题,什么样的角色才招人喜欢?
一者是现实的投射,这样的角色将社会认可的正面形象汇聚到了一起。很难不想起玉圣人史艳文,仁智勇三全,集儒家传统道德于一身塑造而成,代表着“体制内”人物形象的巅峰。外拒敌而内抚民,名无暇并德不亏,立功立言立德,他也不过吃了没写一本《大明·宫词》的亏。若大鱼海棠是一部超级英雄片,那椿的形象就阖该转换成一个关键时刻爆种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救世主。
可惜她不是尼奥。
而另一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最让人心向往之便是逍遥游。逍遥便是无所恃,斩断一切枷锁,不受一切束缚,是人们求而求不得的境界。大家都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都爱唱“请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可很不巧的,椿卡在了这两者之间。她有勇气为了救回鲲付出自己的生命,但她要背负对爷爷、对父母的愧疚,对湫的愧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