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情还是今思,大小节日有一念始终不改,就是惦记家人。那些只身在外的人,更是有许多牵挂。纵然被告知一切都好,却也是千里之遥,不在眼下,不在跟前,终究是放心不下。
白居易在冬至节写过一首思家的诗,叫《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是一首游子的诗。
公元804年岁末,白居易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至,在唐朝是个大节日,朝廷要南郊祭天、政府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与朋友们热闹宴饮,互赠饮食,互相道合,一家人和乐团聚,一派过节的景象。
邯郸是一个地名,在如今的河北省邯郸市。冬至,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言。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长长的夜,满载游子的千里乡思。
若是寻常一日,怕是那些念家的想法即使有,也不至于过分强烈。但是冬至就不一样,这一天自古就有朋友宴饮、家人团聚的习俗。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晚在邯郸驿舍中住宿,看到窗外过节的情景,于是,他便不由自主想起旧时的音容人事。睹一分节气气象,便多添一分羁旅之思。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一路风雪之后,终于能在邯郸驿站歇宿,恰又赶上冬至节,而他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大街上的欢声笑语,别人家的觥筹交错,都比不上游子思家的情谊深刻——热闹是别人的,他就是一个人在灯下,抱着双膝枯坐,而且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平时的白居易不是一个心思细腻之人,或者,只是没遇到一个人过节吧!
接下来他写到,“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不过一晃眼,夜就深了,他脑海里还想着以前一家人围坐在灯前过节的情景。只是今夜,家人过节时应该会多了一个话题,那就是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他想家,不是想着家里如何欢聚,而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
这就跟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点像,王维不说自己如何想家,而是说在重阳节这一天,兄弟们登上高处,遍身插茱萸的时候,想起他这个远在异乡的兄弟。
白居易在这首诗里虽然写自己一个人在外,很孤单很冷清地过节,但是心里还是暖暖的,因为有亲人在牵挂着自己,想念着自己。
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思念最长。白居易在冬至,总是一思再思,想家,想朋友,甚至想红颜知己。他在《冬至夜怀湘灵》写到: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这个叫湘灵的女子一定长得很艳丽动人,能撩动他人的情思,让白居易心中思念多年却没办法相见。不过也难说,相见不如怀念,记忆中的、想象中的总是最美的。在这一年中最长的冬夜,他独自一人,且失眠了,觉得再暖和的被子也是冷的。
时间阑珊,年岁惆怅,日复一日,世间还有几个你会去倾夜思念的人?
大抵,从这方面来说,白居易也是一个值得羡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