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是以尼克的视角来展开描述与“盖茨比”相关的人与事。由主人公“盖茨比”所处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那个充斥着繁华与虚幻的背景结合菲茨杰拉德本人的时代背景,大多数人认为“盖茨比”就是菲茨杰拉德对自身的投影,这一点我觉得是没有太多问题的,作者在创作某一人物时一定会将自身的某些要素融入人物的血肉中的。
那会不会存在书中多个人物都是作者的投影呢,答案也会是肯定的,要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照射物体得到的影子也会不同。如果说“盖茨比”是融入菲茨杰拉德血肉所生的人物,那么我可以说“尼克”就是依托菲茨杰拉德的骨而自我繁生出的真正的“人”。只有将“尼克”和“盖茨比”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菲茨杰拉德”。
盖茨比是贪婪而阴暗的,像当时大多一夜暴富的美国人一样,他是通过投机和不择手段敛财成为富豪的;但他又是痴情专一的,从他一贫如洗之时与黛西相恋到家财万贯与黛西重燃旧爱,他就义无反顾的把自己当做最大的赌注投入这场必输的爱情游戏中。菲茨杰拉德同样也是家道中落,对金钱极度敏感,同样他对妻子泽尔达也是一片痴情,甚至为了她参加他极不喜欢的交际舞会,呕尽心血来写稿承担泽尔达奢靡的需求。
我只是简单列举一下菲茨杰拉德与盖茨比为人处世的一些相同之处了。菲茨杰拉德写这本书大概也想到自己以后的命运会沿着盖茨比快速凋零的人生轨迹(当然不是指菲茨杰拉德跟盖茨比一样死于误会)。天才困于平庸的琐事和日复一日的人,渐渐把自己的才华打磨掉,最终要么把自己直接毁灭,要么就毫无声息的走向孤独的腐烂。盖茨比和菲茨杰拉德都是属于前者,盖茨比为了黛西虚幻的许诺,花费家财,直接向黛西的丈夫汤姆摊牌,为了黛西顶替莫须有的罪行而活活被车撞死,最后落得烟消云尽的下场;1929年,美国和全世界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属于菲茨杰拉德的黄金时代也悄然逝去。他在1934年出版的长篇《夜色温柔》已不负盛名。酗酒成为作家逃避生活的唯一方式,也挥霍着仅存的天才。经常拖欠稿件的恶习、不合时宜的风格,使得杂志和报社陆续中断了向他约稿。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死于酗酒引起的心脏病突发,年仅44岁。为什么盖茨比是由菲茨杰拉德的血肉组成的?因为血肉是滚烫温软的,从盖茨比身上可以感受到菲茨杰拉德人性冲动,骄傲,有野心的一面,为爱陷落的柔软,不论是为金钱,为爱情,都是不计代价的燃烧自己,你在看盖茨比,仿佛就能触碰到那个年代鲜活的菲茨杰拉德,那个如同烟花一样短暂绽放过的菲茨杰拉德。
再来说尼克,他的作用好像只是一个叙述者,参与者,不主导整件故事,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会发现他更像作者的另一个部分:沉默寡言,冷静悲悯的年轻人,他温柔,宽容,能让他人对他产生信任和喜爱,这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人性的追求。
为什么说他是由菲茨杰拉德的骨而生的呢?骨是冰冷而坚韧,根根分明,尼克就是这样的人,他有着其他角色所缺失的内核——冷静自省,他一开始也为东部繁华的生活所迷惑,与名媛乔丹暧昧,但他的是非分明帮助他看清了社会名流的虚伪,即将破灭的虚假繁荣,他意识到了东海岸的狂欢生活之下所掩饰的道德的空缺,于是他就远离了他们,重回他原来所认为枯燥的中西部。电影中尼克的台词就很好反映了他的“冷”——“他们全都腐朽懦弱。”可悲的是,菲茨杰拉德追求着这种难为可贵的品格,他也是冷静的看清了当时美国虚假的繁荣,他也是“冷”的,也想回归他所期望的宁静心田——“中西部”但最终还是被裹挟着卷入“狂热的东部”。
在盖茨比死后,曾经那些在他豪华别墅中纸醉金迷的人作鸟兽散,只有尼克缅怀他,为盖茨比举办了小型的葬礼。即便尼克知道盖茨比人性中的野蛮,虚伪,残忍。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尼克来完成这首终曲呢?或许是因为尼克温柔悲悯的人性,或许是他感念那一段短暂的友情。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在坟墓之中,腐烂消散的是血肉,只有白骨长存。”
由代表“骨”的尼克埋葬了作为“血肉”的盖茨比,同时也象征着菲茨杰拉德意图用代表“冷静”的人性战胜自身“狂热”的人格,达到复归平静的目的,但是,他没有成功,他只是在“狂热”之后迅速冷却然后如风化一样被破碎掉了。
“我们拼命地向前划着,然而却陷在逆流而上的小舟里,不停地倒退,不停地倒退,回到了过去。” 菲茨杰拉德再也无法向前划了。 也回不到曾经万众瞩目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