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61页~86页
原文摘记:
1.学习成果包括多个方面,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和转变都可以称为学习成果。
教师要在课堂中,多关注学生在认知、情感方面的重大变化,并从中发现学习的痛点。
2.记住解题套路和真正理解数学问题之间还存在比较明显的“鸿沟”。
我不禁想起往常教学中,学生明明记住了阅读答题公式,可仍旧不会答题。其实,我就是没有注意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没有学生立场。
3.对于学生来说,新知识的建构必须来源于已有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习者对概念和方法的不完整理解或者错误观念,还要根据这些来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更成熟的理解。如果忽视学生的初始概念,观点,他们获得的理解就可能与教师预期的想法大相径庭。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与之前的知识进行一个勾连,不断引导学生去勾连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迁移。
4.问题的设计来源于哪里?来源于新课程标准或教材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来源于文本自身的特色,也来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或者解读困难。
我一直不清楚课堂教学中哪些问题可以提,哪些问题不能提,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或者是教材,教给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内容。
5.人写作的最初冲动来自哪里?有感而发,如鲠在喉,这就是真正的表达冲动。人们心里形成了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观点,想找人分享,如果没有办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
笔触到纸,表达的阀门被打开,思考和想法喷涌而出,这就是写作的原始冲动。
回想起我文思泉涌的时候,好像就是有很多话想说,怎么也不觉得累。可,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一句话也不想写。
6.从教学设计来说,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迷思概念和认知困境,只根据自己的经验性预判或者教学设计书进行设计,往往不能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真正的困惑。
深入研究文本的价值和特质,并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来设计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和任务,是语文老师面临的重要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借助以下工具:
(1)制作预习单
(2)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细致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学习的真正难点和亮点。
(3)进行学习单的分析
(4)在教学过程中请同学共同商量来确定挑战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