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折腾
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只身跑去上海,待了两年,离家远,没朋友,漂泊感,工作无上升空间,焦虑三个月后提着行李回到离家近的三线城市。工作清闲了一年,内心惶恐,接着顺利换到另外一家做出口贸易的公司,恰逢赶上经济不景气,订单减少,公司里人员无沟通,文化氛围紧张,一句不开心辞了。之后半年在难找到合适工作中换了两家。而在这个三线城市,换工作,租房子,与合租室友的相处上,也费心不少,租房也随着工作地点换了几处。这个月又回到以前的贸易公司,名副其实的折腾。
在毕业踏出校门工作,带有青春符号的人身上,“折腾”这个词在我的个人定义是对未来的执着与坚持,同龄人,家长或许投来不理解的眼光,有着别人看似舒服的工作,生活,可还是要去冒险尝试新奇的事物。与我看来,这样的人才是对自己的青春最好的书写。想到自己,从刚毕业时对未来置身于写字楼格子间里的“杜拉拉”, 到现在不知道未来职业规划,只求得一份差不多喜欢的工作,折腾只是让自己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一份工作换到另一份工作,一个住处换到另一个住处,大学时曾在全班同学面前讲的职业规划,似乎在我身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焦虑,踏实
在上海,当工作稳定,每天置身于宿舍,食堂,办公室,进城倒两趟车才到市中心的三线一点生活时,内心焦虑觉得在公司我的岗位没有进步空间,也没有感受到上海那份为梦想打拼的城市节奏。回到家乡三线城市,焦虑来自于一份无所事事的工作,内心不安定,时间就在悄无声息中过了一个又一个焦虑。现如今,自己选择回到以前的公司,工作上少了一份担忧,早睡早起是这个月的状态。曾经因为心怀志向,感知学习的重要性,而在这个微博,微信互联网知识时代,添加了不少各个方面的公众号,加微博,以求得自己进步。可事实是内容太多,而自己又极少花时间去看,去吸收,每次打开订阅号,全是一片红,随便挑选几个,浏览一番,有点感慨,仅此而已。直到上个月,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意识告诉自己,现在你需要的不是添加了多少公众号,关注了多少微博,而是静下来,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那几个,每天花一点时间好好消化吸收,真正为己所用,慢一点,走的踏实一些。
微信里如今只存了十几个公众号,微博也不超过十个关注,每天晚上认真读几条微博,微信,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提升自己,挺好。
3)自控
上一周微博里读到一篇文章谈及自控,每一条都如此贴近自己如今的生活状态,那就试着从一条开始做起,手机里删掉了优酷视频,曾经因为心烦焦虑等原因,每晚都会躺在床上看电视,如今第一条自控就是晚上不看视频,好好阅读微博,微信里的几篇文章,Kindle 电子书还是得发挥它的作用,每周一到两本书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