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义琳
今年维秘办到我天朝,还搞了个名为《天使之路》的选秀活动。
一面试官问选手为什么想要参加这次活动,那姑娘忽然整个身体不受控的舞动起来,五官也好像被玛莎拉蒂一声轰鸣,拉扯到大洋对岸去,嘴里大叫着:「这可是维秘,维秘呀!」
看到这段时,我身边的闺蜜淡淡的哼出一句,「维秘不就是整了两件闪着贼光的钻石内衣在T台上秀秀么,敢穿出去么?得瑟!咱老祖宗千年前就把黄金做成衣服穿出街了。」
你以为她说的是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
不不不,那可真就诈尸了!
她说的是「金泥衣」和「金缕衣」。
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这中间可是隔着黄泉路、阎明殿和忘川河。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迄今的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
后来曹丕下诏禁用玉衣,从此金缕玉衣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金缕玉衣从此消失了,但人们对于黄金的崇拜从没有停止。
没有任何一种颜色能敌得过“金色”的华美,也没有任何一种染料能够再现黄金的光芒,需求创造供给,想法推进工艺,聪明的匠人们自然有办法让黄金变成颜料,成为最奢华的装饰——金泥。
金泥衣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秦王卷衣」中写道:
咸阳春草芳,秦帝卷衣裳。玉检茱萸匣,金泥苏合香。初芳薰复帐,馀辉耀玉床。当须晏朝罢,持此赠龙阳。
诗中描述的就是换季时,从箱子中取出衣服,用苏合香熏蒸后摊在床上,香气充溢幔帐,金泥花纹光芒闪耀。
由此可见,在南北朝时期,金泥衣就已经颇为流行了。
待到唐代,金泥制造和印染技术愈加成熟,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从圣旨、诰命书,到屏风、团扇,更不要说服装了。
供奉佛前的明衣、达官贵族的华服,连艺伎的舞蹈服都有金泥花纹的装饰。
孟浩然有诗云: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
魏承班也在「菩萨蛮」中写道:罗衣隐约金泥画,画梁语燕惊残梦。
唐诗中种种瑰丽地描摹并非是才子们艺术性地夸大,大量出土文物还了诗人们一个清白,验证了「金泥衣」的真实性。
法门寺出土的唐代服装中就有「描金」衣饰,即金泥衣的残件;青海都兰吐蕃三号墓中则出土了唐代“橙黄色地蓝色印花印金绫”;新疆阿斯塔唐墓也出土过的天青色敷金彩轻容。
延至宋代,织金锦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但金泥衣依然盛行。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的几件大衣(即正式的礼服)的领、襟、袖缘及下摆边缘,甚至胁下幵衩的两侧,裙的边缘以及裙衩边缘,都镶着金泥彩印花边。大袖接缝缝合处,也镶有一道金色花边。
那黄金究竟是如何被装饰到衣服上的呢?
泥金的制作与印染
「金泥」,就是把黄金碾压成泥,这个过程需要先把黄金打成极薄的金箔,然后再把金箔研成细碎的金粉,调入特制的胶中,金泥就制成了。
根据出土文物以及历史文献记载,金泥印花工艺主要有四种:
1.印金填彩
在阳刻图案的凸纹版上,刷上调好胶的金泥,然后在上过薄浆熨平的丝织物上直接印出花和叶子的边廓。然后叶内再填彩,则成为印金填彩的花纹。
常见的印金花纹有荷花、茨菰、白萍、牡丹、芍药、梅花、月季、蔷薇、卷草、芙蓉、菊花、 浮萍、百合、山茶、桃花,梨花、缠枝花、香串流苏、綬球飘带、鱼藻等。
2. 描金勾边
用阳刻的凸纹版蘸上色料,在织物面上印出图案的底纹;接着用画笔蘸颜料在这些底纹上进行细节描绘,让图案变得生动细腻;最后,以金泥勾勒花瓣、叶脉或轮廓线,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 色胶描金印花
把镂空花版平铺在丝织物上,向有镂空花纹的部位涂刷色浆,移去花版之后,丝织物上就形成了彩色花纹,然后,在花纹边缘用金泥描金勾边。
4. 洒金印花
将镂空花版贴在熨平的织物面上,用搀有色彩的胶黏剂刷印花纹,取去花 版后,在花纹上洒以金粉,待其干后,抖去无黏着的多余金粉,即成洒金花纹。
印花洒金工艺“和凸版印花相比较,花纹线条较粗矿,色彩较浓,有较强的立体感”。
韶光华彩,轻罗漫步,过处点点磷光闪耀,照出的不仅是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更是盛唐的繁华与荣光。
要知道金泥在研制、使用的过程中,损耗的比率之高让人咋舌,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就曾下诏:「禁珠玉、平脱、金泥、刺绣。」不过未曾奏效。
在染色工艺不发达的年代里,唯有「真金白银」方能显出出品的华贵,人同此心,衣同此理。
金缕衣
众所周知,「红楼梦」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富贵无人可敌,吃穿用度自然也不是凡人可以揣度的。
第三回,王熙凤第一次登场,穿的就是「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着五彩刻丝银鼠石青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第八回,宝玉去探病中的宝钗,看到她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
第五十一回,袭人获准回家探望病中的母亲,「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凤姐儿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赏你的,倒都是好的。
王家、薛家、贾家女人的衣服不是「缕金百蝶穿花」就是「金银」织锦,要不就是「盘金彩绣」。
这些华贵的服装中反复提及或者涉及到的一种特别的材料——金线。
「缕金」是金线,织锦和刺绣都要用到金线,金泥可不成。但是黄金毕竟是硬质金属,怎么变成金线的呢?
后汉书中有「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杂色绫。」的说法,南北朝以后,关于金缕线的文字记录就更多了。
金线的制作与刺绣工艺
根据记载:要把黄金做成“线”,
首先,要把黄金打成极薄极薄的金箔,薄到见风就化的程度;
其次,把金箔裱到羊皮或纸上,一般叫「羊皮金」或者「皮金」;
接下来,将裱好的金箔,经特殊的技术切成细长的金线一在这一步骤制出的金线,因为是直接切割金箔而成,呈扁平状,所以叫「片金线」。
「片金线」一直到明代依然在使用,工人经常会用片金线直接上织机,作为织金锦的纬线的一种。但片金线有着先天的脆弱性,容易断裂,容易掉屑。
于是匠人们不断改进工艺,发明了「捻金线」。「捻金」之名,正得自于其「捻绕」的工艺。所谓「捻金线」,就是把丝线作为「芯」,涂上黏胶,然后把片金线螺旋地向「芯」线上逐渐缠绕,使片金线围绕着这丝线缠紧、黏牢,就形成了「捻金线」。这样做出的金线是圆形的,所以也叫「圆金线」。
但金线毕竟不像丝线那样纤细、柔软,也就不可能像丝绣那样「穿针引线」。所谓「金线绣」,实际是把金线按照花纹的要求,平铺到丝织物表面上,然后用穿有丝线的针,沿着金线隔一小段距离钉一针,一针一钉地,用丝线把金线固定住。
「押金」、「圈金」、「盘金」是后来金线刺绣的主要方法。
「押金」,指的是用针在金线上一路缝线,用丝线把金线“压”住的技术动作。
「圈金」,先用彩色丝线绣出花纹,然后沿着花纹的边缘钉一圏金线,给彩绣花纹勾出金色的轮廓。
「盘金」是用金线在丝织物表面一圆圈盘绕,用一层层金线密排在一起的方式,形成整片金色花纹。这种方法可以随意“盘”出所需要的 任何花纹,花纹面积可大可小,完全呈金色,效果之灿烂,金缕明衣就是最好的例证。
衣领是用捻金线勾界而成,饰以捻金线盘成的云纹,衣面上则满布捻金线盘成的折枝花。
古代女性的裙子一般都做成「百褶裙」的式样,裙上叠出多道褶裥,最华美的百褶裙,则会用金线装饰褶裥的边缘。
法门寺所出的绛红罗金缕夹裙上,就用捻金线勾勒出一道道褶裥的界线。
这一做法在明末清初登峰造极,把不同颜色的彩缎裁剪成细长条,每一条上都精心绣花,然后,在细条的边缘用金线勾边。把这样一条条不同色地的绣花长条拼缝在一起,让百褶裙上的每一道褶裥都彼此颜色不同,并且金线闪闪,是清初女裙最华贵的式样——「月华裙」或者「凤尾裙」 。
裙子在寒冷季节有夹裙、绵裙,但是,暑热天的轻纱罗裙会非常薄、透,薄得隐现出内里的长裤。
这种欲盖弥彰的性感撩人,维密那些赤诚相见的肉体又如何能够比拟。
泥萌嗦呢?
参考文献:
《都兰吐蕃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著,科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印染织绣》,王世襄主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
《法门寺塔地宫所出纺织品》,王亚蓉,1988年。
《从阿斯塔纳出图丝织品看染织图案的发展》,赵华,1993年。
《髹饰录解说》,王世襄,文物出版社,1983年。
亲一下点个赞~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简书官方专题【男人装】,投稿请参见《【男人装】专辑收录/投稿/入伙指南》
关于护肤的系列,按照基本原理-->基础程序-->肌肤问题,简单整理了个合集,方便大家快速解决问题《童颜不老的秘密都在这里》。
如果还有遗漏的,或者大家想要了解的问题,欢迎留言给我。
--- E N D ---
我是义琳,国家级形象规划设计顾问,古典文化礼仪爱好者。所有文章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其他已注册平台,并开通原创。请尊重作者的辛苦付出,转载前请先简信取得授权。感谢您!
ps:转发=点击功能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