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最近失恋了,而且向老板提出辞呈,等老板出差回来就办辞职手续。
他从国外留学回来快两年了,在长沙某私募基金从事企业数据调研与分析的工作。一米八的帅哥,专业的英语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很快得到领导和同事们认可。美中不足的是,他显得有些内向,很少主动与人交流,即使笑一笑,也感觉到距离与职业化,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些什么。回到家里,也是径自回到自己房间,门一关,在床上或躺或坐,与Ipad和手机相伴。除了吃饭时间到餐厅来一会儿,她和妈妈,妹妹基本没什么交集和语言交流。
朋友有些郁闷,她极有主见,独立性极强几乎没有感情依赖,才貌双全又刚烈,多年的努力拼博让她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离异后一个人全权负责两个孩子,还把儿子送到美国读本科。
她觉得儿子二十三岁也是成年人了,又不是初恋,刚刚交往两个月,至于吗?为什么他的内心这么不强大?电话里她有点小激动,平素的不满也溢于言表了。"我只希望他能自食其力,不要有啃老的依赖心,我只希望他明白,偷懒浪费时间是一天,发愤图强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发愤努力?考研考注会证也不积极,我不要求的话他就完全没有主动精神!"我打断了她,有情绪时先处理情绪,情绪平复再解决问题。很快她冷静下来,并且告诉我她昨晚和儿子交谈过,孩子说他失恋前就有抑郁倾向,晚上总失眠,对自己缺乏信心,而此次女孩主动中止交往,让他备受打击,感觉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我建议她,儿子刚刚失恋这段时间,少讲道理,多倾听,多关心。"你不需要为他好,你对他好就0k了。拿出你对女儿的关注力,转移视线到儿子身上来!即使他二十五岁了,也需要父母的肯定,认可和接纳!你对他太多指导老师的成份,关爱太少!而且对妹妹明显偏心!"。
朋友是个聪明大度的人,一点就通,不计较我的态度生硬直接,欣然接受。她笑着说自己也难改变,尽力而为吧。
父母都会不自觉地以自己脑海里的高标准要求孩子,郑委老师的培训课也形象地喻此现象为"小黑人",他们很难看到孩子本人的真实存在,就如我的朋友,她自己聪明能干独立自强,身边的朋友以企业家居多,她的骨子里就是认为儿子应该是"有担当有胆识,积极主动不断拓展与进步"的精英,一旦不符,内心里的不满与失望就产生了,尽管她的修养和见识都极高,也深受西方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尊重他人包括晚辈,对儿子也保持合理界限不强求不干涉,行为语言表达上不会很过,甚至以建议的形式出现。但孩子是读心的,母亲对他的失望,不欣赏,他怎会感觉不到呢?他想好,想努力,想达到父母亲内心的标准,可是他是缺乏力量的,他做不到!也许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让他产生逃避现实的行为。对于青春期过后的年轻人,失恋确实更容易产生失败感,让他们在工作,社交,学习各方面产生自卑,自我否认的心理。
其实朋友的儿子工作能力学习能力都很强,但是他三观模糊,找不到价值感,内心缺乏力量。
除去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这个问题,中国式的现代教育普遍存在只认分数不育人的弊端。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城市孩子们从小就是唯分数第一,名次为重,功利主义成了普遍存在。童年少年时代疲于奔命似的学习,忽视了价值观的培养,甚至于大学生,也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收入出人头地等不一而足。这样的模式下,年轻人的内心里完全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很少思考人活着的终极意义,不明白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根本找不到内在激情与动力去持续发展持续努力。即使这样努力成功了,也缺乏幸福感。同时,他们在生活和物质条件上又得到了家长的极大满足,几乎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这也是如今社会很多女人有公主病,而男人是巨婴的原因之一。教育缺失的后果,正在慢慢显现。
今天在张德芬的公号里读到一篇有于辞职的文章写道,如果你做好准备辞职,是想找到一个归处——可以能够获得和当下不一样的生存体验,追求你想追求的生活,并且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核心能力,那么没问题,你可以辞职。如果你是逃避现实,逃离环境,甚至于想退缩到婴儿期状态,那么辞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如果辞职,就“留好退路,但要做好没有退路的准备”。很多人会觉得,马云当年辞职,他有退路吗?我觉得有,因为他创业之前,他的英语水平显然已经足以养活他自己。包括李开复,包括王石,他们去创业,都是有退路的。所有大佬的退路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本事。
单单讨论失恋和辞职的关系,我想上面两段所言肯定是朋友和我都认可的职场逻辑,答案不言自明。为了两个月的失恋辞职,放弃一个大好的工作,是不明智的选择,是冲动的决定。
但是!请注意但是!
职场逻辑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是人本身!如果儿子真的身心疲惫,恋爱之前抑郁失眠很久了,做为父母,你要做的就是接纳并尊重他的决定。就像一天跳闸多次的电路,你硬推不上去的时候,有必要彻底全面地检修,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停电几天很不方便,也要把受伤的地方找到,并重新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