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卡----
【原文出处:P110--140
2堂吉诃德 第五章 疯狂的石头
“这件事只有外星人才能做成” 】
一、【链接的力量】
“灵魂砍价”。2021年11月11日,国家医保药物目录谈判现场,针对药企报出每支37,800元的价格,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与药企代表艰苦谈判,最后以33,000元成交。
谈判的是一款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的药物,该药2016年12月首次在美国获批,是全球首个脊髓性肌萎缩精准靶向治疗药物,第一年治疗需注射6针,此后需每4个月注射一针。2019年4月,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上市,每针5毫升,价格70万元人民币,算下来第一年的费用就要420万元。这个费用让绝大多数等待救命的患者陷入了更大的绝望:有了药也不可能用得起。
这次灵魂砍价,终于让这次“天价药”从每针70万元降至3.3万元,降价幅度95%,除去医保报销,每针自费大概一万元左右,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2000年出生的美国女孩阿里娅·辛格,17个月不太会走路,经诊断患的是脊髓性肌萎缩。她的父母准备自己去推动脊髓性肌萎缩药物研发。
他们选自掏腰包1,5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脊髓性肌萎缩基金,以资助科学家研究员找到脊髓性肌萎缩治疗方法。
更重要的1,他们广泛链接科学家、实验室和药企,促进各环节合作。
2012年,12岁的阿里娅终于用上了第一支药。经过10年的治疗,她虽然还离不开轮椅,但她的上肢力量、呼吸和咀嚼的肌群都基本与正常人无异,可以自主生活,并且成功考入了耶鲁大学。
当科技的进步成为一种常态,成为新闻开篇的固定发语词时,我们总容易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科技的进步仿佛就是时间的礼物,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总会涌现出顶尖的大脑、顶尖的智慧来推动我们不断向前。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系统中有不计其数的节点,将资源连接成线、交织成网。阿里娅的父母就是这样的核心节点,他们不断链接系统中的资源,将科研与商业链接,将智力与财力链接,将实验与真实社会链接,才触发并推动了那看似稀松平常的5个字----“科技的进步”。
我不打算制药,我要做的是整合资源,推动更多突破性的渐冻症药物研发的可能,做这个链条中的核心节点、催化剂和加速器。如果将患者、药企、科学家之间的关系比作电商模式,我就是链接整个系统的平台。我需要与药企投资人讲商业逻辑与市场前景,与科学家讨论渐冻症药物研发和转化的可能性,最终让药企研发之后的变现路径更短、速度更快,患者得到药品的速度也更快,整个商业闭环高效完成,投资人也就更容易做出投资决策。
这次我不光是被动应战,更要主动进攻。这甚至让我有点兴奋:“挑战一般的病有啥意思,要挑战,就挑战个大的!”
二、【新技术,新希望】
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你和陌生人之间的间隔不会超过6个人,即最多辗转6次,你就能认识你想认识的任何一个陌生人。
药物研发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共同特征----缺钱。
合作后,我切实感觉到了什么叫“经费在燃烧”:租场地、采购动物、饲养动物、做各种检测……
首先,需要从美国引入渐冻症动物模型----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突变小鼠,一只约25克模型鼠的购置价格在数千元人民币。其次,动物房要维持恒温、恒湿、恒净,耗电量巨大,扔租费加电费的成本摊到每只小鼠身上,一年就要1000多元;一只小射每天伙食费1~3元,每只做基因检测要数百元。折算下来,购置和饲养一只试验小鼠,一年总开销就是数千元,1000多只就是数百万元。
动物试验费用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每一个项目都要花费数十元乃至上百元,一只小鼠所有项目做下来,实验费就要几百元乃至更高。
尽管艰难,我们仍对颠覆性药物完全免费开放,尽最大努力为任何可能的科研方向提供支持。经过两年多时间,这个基地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渐动症动物实验基地,最多的时候约有1500只渐冻症小鼠可同步接受药物实验。而且这里的动物实验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直接启动,效率极高,在之后的管线推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晓光教授是神经再生领域的专家,主要应用组织工程修复中枢神经损伤。他带领团队历经20余年,在国际上率先破解了中枢神经元再生的核心问题----神经元再生。简单来说,就是补充新生神经元来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
“弱连接的力量”。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听了一个行业健康大会后介绍我认识天坛医院神经学专家兼院长。神经科学是天坛医院的特色领域,这里即医、教、研、防为一体,设有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磁共振仪,7T的,全国只有4台,一台成本将近一个亿。临床医院是启用7T磁共振的国内第一家。
目前医院用的核磁共振设备通常是1.5T和3T的。3T核磁共振仪可分辨小至1毫米的细节,而在7T设备上,则能看到百微米级别的细节。
三、【神经再生】
陈功教授的论文《神经再生型基因治疗法将胶质疤痕组织逆转为神经活性组织》,研究表明,胶质疤痕组织可以通过神经再生型基因疗法逆转为神经活性组织。
人体大脑中主要有两大类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当大脑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时,二者都会受到侵害。神经元通常会死亡或发生退行性变病变,由于其不能分裂,所以一旦死亡,所执行的脑功能就可能永久性丧失。胶质细胞则不同,即使会有些会死亡,但存活的胶质细胞会被损伤或病变激活并分裂增生,这些胶质细胞被称为应急型胶质细胞。
应激型胶质细胞是对损伤的一种保护反应,它们迅速渗入损伤部位,交织成一张防御网,防止细菌和毒素侵袭损伤周围的健康组织。这些胶质细胞在有效地控制损伤部位后并不会陆续撤离,而是长期占领损伤的脑组织,最终形成 胶质疤痕,严重抑制神经元的生长和功能恢复。
陈功团队的解决方式是,应用神经转录因子Neuro D1将应激型胶质细胞原位直接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重构神经环路。这种方法就是“神经再生型基因疗法”。2013年,他们成功将阿尔茨海默症小鼠脑中的胶质细胞再生为神经元,创下国际首例。陈功教授的实验表明,神经元不仅可以再生,而且有可掌控的方法。
视频后陈功答应考虑考虑,不过他并没有考虑多久,很快就回复我:“我决定改攻渐冻症,咱们就正式启动吧。”后来他问:“蔡总,你知道你哪句话打动的我吗?”“……你说你自己死了不要紧,但是你一定要改变渐冻症的现状。我觉得新技术就应该帮助像你这样有斗士精神的人。”
四、【“别折腾啦”】
互联网行业的工作习惯告诉我要创业先融资。
我的设想是建立一个投资基金,通过自己及投资人的钱支持科学家的项目,为这个转化过程加一个推力。
动之以情之外,更要晓之以利。
渐冻症药物研发项目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性机会,具有独特的投资价值。不管是从社会价值还是商业回报,都不容错过。
从投资回报的逻辑来看,他说的一点没错。罕见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新药的研发九死一生,过去上百年,全球顶尖科学家、药企投上万亿美元,几乎全打水漂。极高的风险性足以劝退大多数投资人。更离谱的是,作为基金管理者的蔡磊是一个绝症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不确定性极高。这每一个现实都精准采在风险控制的雷点上。
“别折腾了”,是我那十几个月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我常想,在生命的长度上,自己应该是没有什么优势了,那么就尽量活出宽度、厚度来,努力给这个世界、给后人留点什么。就像当年“小外星人”在作文里写的那样:“要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