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年,单位终于有了一个中级职称指标,这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块巨石,顿时波及到至少30人,有19人早已满足评定标准,又有10多人是评审领导及群众代表。
按理说这应该是件好事,可偏偏这好事实在是多“磨”,就这么一个指标,19个人眼巴巴地盯着,都是一线教师,平日里工作都勤勤恳恳的,这其中最大的教师已经53岁,最小的也已经42岁,大家都想上,可最后总是要有18个人下来,那下来的能心甘吗?而作为评审人员更是一种煎熬,尤其是参评者叙事环节,都是泪流满面……整个评审过程不仅要面对“你争我夺”的痛苦场面,而且手心手背都是肉,生怕自己在评审时有一点点闪失,伤了老师的心。
每每职称评定前后,都有好多人失眠甚至是脱层皮的感觉。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件事,职称评定为什么不采取考试制呢?因为现行的评审制度,只靠量化考核,通过一些证书等最后评分来决定谁上谁下,那么这期间既然是人来操作,肯定有人情在的,根本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结果往往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非常紧张。如果采取考试制度,应该相对来说比较公平,谁想评上职称那就努力去学呗,考试通过你就上,通不过,那只能怪你自己复习不到位。
可这仅仅只是自己个人的想法,根本左右不了职称评定的政策。
也只能暗自感叹:职称评定之痛何时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