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几天阴雨过后,天总算放晴了。门前的高粱,是村里杨大叔种的,那天才收了一小片,就下起小雨,然后就一直搁到天晴才收。高粱已经越发红透了。
邻着杨大叔的几块田,也种着高粱,有种的不错的,也有比较一般的,都不如杨大叔田里的高粱漂亮。
话说其实看过村里各处的高粱,我看着还是家门前这几块田里的最好。
杨大叔伺候庄稼仔细,记得大夏天,他通常都在我起床前就差不多干好活了,高粱种得这么好,着实是花了力气的。难怪有人找上门连他的高粱杆也要收,价格不低,一根2块钱。要知道在我们本地,高粱酒也不过卖15块左右一斤。所以收割的时候,杨大叔杨大婶都认真地按人家要求的80公分左右长短割的,自然没有别人只割顶上一节那么快了。
记得我们这以前不种高粱,据说不好吃。现在大家种高粱,都是为了酿酒。反正大家不靠种田地过日子了,很多田地不种点什么几乎就要荒掉了。
小沫爷爷爱喝酒,前年种了800斤高粱,还种了100斤荞麦,都酿了酒。酒够多,这两年就不种了。
记得去年我还拿小沫爷爷自己酿的酒给好酒的同事喝(去年还在外地上班)。我把酒装在矿泉水瓶里以便火车安检好应对,心里打算着如果安检人员有要求,我就委屈下还在肚子里的小沫,让她陪我喝两口。结果很幸运,我居然未经波折就进了站。(不过这个做法不能提倡啊)“倒霉”的是那位同事,他带着这“乔装”过的高粱酒去坐火车,就被拦下来了。我当时接到他的电话以为出啥大事了,因为他很着急地说:“你赶紧打个车来火车站!”我紧张地问:“怎么了?”以为要紧急出差呢。结果他说:“你那两瓶酒人家不让带。快来,我车等下就要来了。”好吧,家里酿的酒虽好,也不是很值钱,况且我又不能喝,便让他顺水人情送给某个有缘的路人甲。忘了打听他有没有遇到有缘接手的呢。
种高粱的人多了,酿酒也发展为上门服务。约好日子,提前两三天把高粱浸泡在水里,然后酿酒师傅带着设备来蒸。蒸好的高粱须得发酵一个月,然后酿酒师傅带着设备来蒸馏出酒。听小沫爷爷说,一百斤高粱能酿三四十斤酒。这酒自然不加一滴水的。
小沫爷爷存了些酒,不知道这酒会存多少年?忽然想到要不要来试一坛高粱版“女儿红”,给小沫作嫁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