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
"知不可为而为"的人怎样呢?头一层,他预料的便是失败;他的预算册子上件件都先把"失败"两个字摆在当头,用不着什么计算不计算,拣择不拣择。所以孔子一生一世只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是事前猜度,"必"是先定其成败,"固"是先有成见,"我"是为我。孔子的意思就是人不该猜度,不该先定事之成败,不该先有成见,不该为着自己。
"知不可而为"的人只有失败,或者可以说他们用的字典里从没有成功二字。那么,还有什么可惑可忧可惧呢?所以他们常把精神安放在安乐的地方,所以一部《论语》,开宗明义便说,"不亦说乎!""不亦乐乎!"用白话讲,便是"好呀!""好呀!"
"为而不有"的意思是不以所有观念做标准,不因为所有观念始劳动,简单一句话,便是为劳动而劳动,这话与佛教说的"无我我所"相通。
老子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韩非子给他解释得很好:"生于其心之所不能己,非求其为报也。"简单说来,便是无所为而为。既无所为,所以只好说为劳动而劳动,为生活而生活,也可说是劳动的艺术化,生活的艺术化。
摘自梁启超《"责任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