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16年9月,大一新生入学心理普查。普查结束后,系办负责心理普查的老师,把一份用信封封装好的通知递到了我的手上,让我在指定的时间到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参加复查。老师以一种安慰的口吻跟说,这只是一次抽查,我恰好被抽中了而已。我也不是三岁小孩子,自然知道老师这是不想让我多心,再有我自己心里也明白我的情况,所以在约定好的时间大大方方的去了。
进去之后,负责老师跟我聊了半个小时,没谈什么关键话题,就是扯闲篇,出来的时候,他叮嘱我以后有什么困扰可以联系院系二级心理老师,就再没有其他的了。
我对这次访谈其实挺失望的。我当时是抱着希望去的,可以得到我的测评结果,哪怕是一个准确的学术名称。然而,出于老师们工作纪律的原因,我没能得知这一点。对于我来说,这是最难受的。本身就感觉到自己心理上存在问题,学院心理普查又印证了这一点,而且有了准确结果,但是我根本无法知晓那个准确的结果。
我开始去利用自己的渠道寻求结果。脑海中把我那些上大学的同学都过了一遍,目标落在了一位上心理学专业大二的同学身上。软磨硬泡半天,这同学终于答应了,做了几次测试,聊了很多次之后,这位同学很严谨的告诉我,我的测试结果以及日常行为判定,我基本符合抑郁症患者的所有病症,往下他就不再细说了,只是嘱咐我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
抑郁症分很多种,我属于哪一种,没人告诉我,知道的人可能出于一些原因,也不能告诉我。
我也是很奇怪的一种性格,他们越是藏着掖着,我就越发的想去一探究竟。虽然之前看多很多的心理学的书籍,不过那些理论上的东西都太虚了,真正能看得见的就是行为或者习惯上的不同。
无需观察他人,从我自己身上找答案就得。从那时起,我开始去观察我与身边人的不同,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思想情感上面。到现在为止,或多或少的发现了一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