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绿(165)
焦小桥
槐树原产于中国,又叫中华槐,国槐,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槐树树型高大,向阳性植物、根深,生长迅速。槐树在华夏文明中地位尊贵,数千年来,形成了崇拜槐树的独特文化现象。相传早在商周,槐树就被选作社树。
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槐官相连,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成为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后世在门前、院中栽植槐树,有祈望子孙位列三公之意,槐树因此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树种。
唐代起,还是科第吉兆的象征。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槐树被视为吉祥树种,是"灵星之精",还有公断诉讼之能。此外,槐树还具有作为古代迁民怀祖的寄托,山西洪洞”大槐树"则是中国移民文化的一种象征。
《山海经》中有“首山其木多槐;条谷之山,其木多槐”的记载。这说明早在先秦时期,这些地区已大量生长了槐树。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完整记载了种植槐树的方法:要与麻子一起下种,可以“胁槐令长”和“为楮作暖”,有利于树木“亭亭长直”。
这种高大的树木深受古人喜爱。《国语》中记载: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他还下达了一个命令:犯槐者刑,伤之者死。可见其爱槐之切。古人爱槐,便大量栽种槐树。两汉魏晋时期的洛阳,遍种槐树。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作《槐树赋》:“唯中堂之奇树,禀天然之淑资。超畴亩而登植,作阶庭之华晖。”
到了隋唐时期,都城更是广植槐树。唐代郑世翼所作《登北邙还望京洛》中“青槐夹驰道,迢迢修且旷。左右多第宅,参差居将相”便是印证。唐代的长安槐树被称为“有君子之风,坚硬、正直,荫盖广阔”,又因槐树极易存活,遇暴雨狂风不易倾倒,便成为最早“官方”选定的行道树之一。之所以能得到唐朝“官方”认定,这是因为槐树侧枝少长势快,自然成为行道树的主流树种。
宋代《本草图经》也有关于槐树的记载:“槐,今处处有之。”到宋金时代,槐树做行道树仍有所见。长安的大街称为“天街”,由于有槐树夹道,又名“槐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