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者,遇秋而起兴谴兴也。
今天翻开大学语文课本,读到杜甫的诗—《秋兴八首》,闲暇之余借此机会来了解唐代著名人杜甫的生平,杜甫曾举进士不第,后又入仕无门,十年困顿,像极了今天大多数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翻开资料得知,杜甫有三次当官的机会。
第一次机会源于考试。和如今的中国特色一般,考试必须的积极参与,杜甫也积极参加了考试,只不过当时的宰相是李林浦。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
李林浦害怕那些不懂事的年轻人在朝堂上抨击自己,于是他亲自去遴选这批考生,杜甫正好在其中。李宰相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问题不存在,所有的考生都不合格。
李林浦和唐玄宗到说:“皇上啊,这次考试一个都没有中,朝野之中都没有贤能的人啊”
欺上瞒下,是一个好手段。杜诗人第一次当官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第二次机会是因为杜甫写诗写的好,得到唐玄宗赏识,所以让他“参列选序”,也就是等候分配。不过这次的主考官还是李林浦,不出意外杜甫落选了。
考不上,但是除了当官有没有别的出路,怎么办呢?杜甫只得长期困居长安。屋漏偏逢连夜雨,赶上天宝元年的通货膨胀,长安的物价很贵,长安是当时的首都,与现在的北上广一样,都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杜甫饱受经济困难折磨,房价太高买不起,穷的都吃不下饭了,所以一直往南搬家,到了郊区城南少陵,自号少陵野老,何以称野老,野就是在野,考不上公务员当不了官,没有工作,老婆都没办法养活,老,老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一个北漂青年来到北京奋斗,一边克克业业提升自己,一边找工作,北京房价太高,租房压力大,一直往南搬家搬到了河北,还要自黑下称自己为“河北先生”。
这是什么感受?
第三次当官的机会源于皇帝的怜悯。
皇帝给了他一个河西慰的小官,河西慰是什么官,我查了一下相当于今天县公安局局长,管底下捕快的,杜甫也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他不干。
朝廷说你不想管捕快,那去管钥匙吧!
杜甫是诗人,可是诗人也要吃饭啊,迫于生计就从了,当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个官职。
人的命运真的不可预测,你说我一个诗人怎么就成了看门的了呢?
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杜甫回家,发现小儿子已经饿死了。
总结起来杜甫的经历就是:北漂青年杜甫雄心万丈,怀揣文学梦,来到北京,整整十年没有找到工作,卖药为生,买不起房子,诗写了一首又一首,却不出名,十年之后终于奋斗成功--成了看大门的,回到家还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死了。
看看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8%87%AA%E4%BA%AC%E8%B5%B4%E5%A5%89%E5%85%88%E5%8E%BF%E5%92%8F%E6%80%80%E4%BA%94%E7%99%BE%E5%AD%97?bk_fr=chain_bottom×tamp=1538677177070&rt=true&bk_tashuoStyle=topLeft&bk_share=qqbrowser&bk_sharefr=lemma&sc_id=krTbnpC里面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我一直忧国忧民,同学都嘲笑我。现在朝廷生活糜烂,百姓苦不堪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回到家,发现儿子居然饿死了,(话锋一转)我还是个小官呢,连我都过得这么惨,老百姓只有更惨!
诗圣之所以是诗圣,不仅仅是他诗写的好,也是因为他自己已经到了如此境地了还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我们唯有知道他有多惨,才知道他有多伟大!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不吃不喝奋斗一百年,才能买一套房。
你需要一套房子,才能把阿姨变成丈母娘。
逃离北上广,钻进北上广,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最后落在了城乡结合处。
富人一挥手,随便个衣服包包,顶你一年工资,有四天六千万的,还有逃税八个亿的。
杜甫其实离我们不远,几千年了,该变还是没有变,同样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是换了个形式而已。
心怀悲悯,关心天下苍生,就是伟大!
从古至今,中国不缺乏冷气,像李林浦欺下瞒上是冷气,像范四天六千万、偷税漏税是冷气,但同样也有发光的人。
毫无疑问,杜甫就是那个发光的人。
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