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冬天好像不那么像冬天了。科学家还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研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出来——暖冬。这个"暖冬"让我有好些年感受不到冬天的酷寒了。
在这个不太冷的冬天里,我还是穿上了最时兴的保暖内衣,住在有暖气的房子里,呆呆地望着那一角铅灰色的西天,等候一场即将到来的降雪。
冬至的饺子已经吃过了,一九也过去好几天了。这些天,不时有朋友打来电话相约去喝穆塞莱斯、吃羊肉火锅。在这个不太冷的冬天,羊肉火锅在我们这个小城却异常火暴。这时,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古时候的冬天好像都特别寒冷。才八月天,边塞诗人岑参唱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去了;在初冬的风雪中,孟姜女就千里迢迢地去给修筑秦长城的夫君送寒衣了;隆冬时节,威风八面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灌了一葫芦烧酒进了风雪山神庙里避寒;那时候的宫市上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大江边,还有“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在那些远去的年代里,物质远没有现今丰富,而冬天的气候却又比现今恶劣,连皇宫深院也要靠买炭烧火取暖,“半匹红纱一丈绫”才能买回一牛车的取暖冬炭。由此可见,古时候的冬天是多么酷寒和难熬。
漫漫冬夜里,那些古人们是如何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冬季呢?早些年我在乡间生活时,不识字的老农教给了我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缩脚缩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八九,摇脚摆手;九九八十一,老农田中犁。”据传,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古人创制并广泛使用。数九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原来,在那些过往的冬天里,古代的人们是"一九、二九"地数着指头,一天天地数过来的。
在远古流传下来的这首《九九歌》里,有冬季气候的变化,有生态的反映,有农事的休作。小时候,乡亲们教我唱《九九歌》的用意很明显,但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不违农时。如今,远离土地背井离乡的我,却在这首《九九歌》里,依稀发现古人创制这首歌谣的最初用意中,大概还有冬天的严酷和难熬的意味吧?
寒冷的天气虽然十分难熬,却熬出了古人过冬的情趣。在古时,随着《九九歌》的流传,民间还相继流行了许多冬日消遣方法。一俟入冬,有的画素梅一枝,花八十一朵,从冬至日起,每日染红一朵,谓之《九九消寒图》。还有的画一幅九行八十一格表,叫《九九消寒表》,日涂一格,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格子满则寒消。还有一种小学生喜欢的画法,就是把“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写下来,然后再用白纸蒙上,把它们影写成空心字。这九个字按当时繁体字的笔画每字九笔,每天描一笔,描完之后,正好是严冬过去,春暖花开之时。
望着窗外的那株落光了叶子的杨柳,我想象着那个在冬日里,一朵一朵地染红梅花,在心底一遍一遍地吟咏“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古人,他是在安慰垂柳呢还是在告诫自己?
手机响了,朋友不高兴地说:“雪下起来了,火锅快要沸了,你咋还没过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朝的白居易对老朋友刘十九也曾如是问。古今的场景是何等的相似!在飘雪的冬日里,能有一坛“绿蚁新醅酒”和一个“红泥小火炉”会是一个多么有诗意的冬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