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家乡,大粽是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民间有“无粽不成年”之说。每当春节,外出的人回乡,全家团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的大粽子,真是其乐融融,无比开怀呀!
每临近过年,兰就开始患思乡病,乡愁使得兰只能对着家乡的方向默默叹息。思乡的成分里,家乡的大粽子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
兰这天意外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快递,三十多斤的牛皮纸箱。费劲地搬上四楼,已经精疲力尽。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竟是妈妈寄来的大粽子,一共六条。
兰知道母亲想女儿了,就好像兰也想念母亲一样,想成了心事。多少年没能和母亲坐在一起吃粽子?
兰朝着故乡的方向望向窗外,仿佛看见母亲挎着提篮去赶集,东街买最软糯的糯米,西街买最新的去皮绿豆,南街买“五层楼”五花猪肉,北街买绿油油的大粽叶。沉重的提篮把妈妈的身子往下坠,本不硬朗的身体更加弯曲。任由汗水浸湿贴身汗衣,慈祥的笑容却隐藏在紧锁的眉间。女儿飞得再远,做妈妈的每每想起,总是心头发暖,那件小棉袄呀,在妈妈偌大的心的旷野里,时时像一面红彤彤的大旗在迎风飘扬。
母亲头天晚上把糯米和去皮绿豆淘洗干净、浸泡,把五花肉仔细地切成长方形,用家里最好的米酒、姜末胡椒粉、盐腌制。
第二天天不亮母亲就起来,格外认真地洗脸梳头,然后投入这一天漫长的忙碌中:淘米淘绿豆、沥水;煮粽叶、刷洗粽叶、沥干。鞋子被滴答的水花溅湿了,也浑然不知;灰白的发丝乱了,也顾不上梳理:码叶子——铺糯米——铺绿豆——五花肉——覆盖绿豆——覆盖糯米——包裹粽叶——捆线绳。妈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用浓浓的母爱滋润每一粒糯米和绿豆。
粽子包好后,母亲把大粽子一个一个码进大锅里,加满水后开始加柴生火。这一夜,母亲将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因为这大锅粽子要煲7到8个小时,期间添柴火,加水,把锅底的粽子调上来,把上面的粽子翻入锅底,熬至凌晨三四点才算完成。
母亲定是把品相最好的大粽子精心挑选,历尽千山万水,送至女儿面前。
转眼,晚饭时间快到了,兰才依依不舍地把思绪收回来,郑重其事地把一条粽子放进锅里煲煮,打算晚饭的时候跟爱人和孩子一起分享,重温儿时吃大粽的欢乐。
屋子里飘散熟悉香气,开饭喽!一家四口坐在餐桌前,满怀期待地看着兰剥开粽叶子,从当中切个十字把粽子摊开:晶莹剔透的糯米,金黄色的绿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兰顾不上烫嘴,狠狠地吃了一大口,似乎这浸染了母爱的粽子,方是治乡愁的良药——“何以解乡愁,唯有大粽子”。
意外的是除了兰沉醉其中,爱人和孩子都不大接受这“外来物品”,不忍心拂兰的好意和热情,应付性吃了几口。
兰暗暗失落,内心不禁滋生“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慨。
但是,兰也很快调整好心态,她最终明白,自己吃的不仅仅是美食,更重要的是在吃的过程中,重温了故乡的亲情,温馨的往事,还有母亲的的慈爱。
日后再食大粽,兰再也不大张旗鼓,而是一个人细细品满满尝,方不辜负母亲那份沉重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