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过去很久了,讲真这部片子对男主父亲片段有很深的感动之外,剩下更多的是无语。十年后了,再重逢念念不舍,辜负自己也对不起枕边人,来一场告别。
何苦呢?
所以有了这篇心理学角度看《后来的我们》,避免和恋人间发生这样的情况。
01
都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不是相遇而是重逢,但有一种重逢就是为了正式的告别。就像是《后来的我们》里见清和小晓。
电影讲述在男主林见清和女主小晓在07年春运的返乡绿皮火车中相遇,十年前一起踏上了北漂的路。一个急于撕掉小城标签去那个人人向往的北京城实现自己人生抱负。一个想要能和有房子的北京人相爱,有个家,渴望那份“安全感”。
男生在见到女生第一面的时候就爱上了她,喜欢她的不同,喜欢她的率性,喜欢她的善良。他知道这个姑娘就想要个大房子,嗯,自己给不起,藏着那份喜欢,只能在这个姑娘委屈被骗时给一碗泡面。
姑娘则在这个见清打了欺骗她的已婚男后入狱后回家探望见清的父亲,在见清出狱时去接他,告诉他我有了男朋友,一无所有除了皮囊好看,但是可以保护她,就是你啊。
两个人一追一跑一笑一看拥抱接吻在一起。镜头里的他们还是荧幕前的我们都希望他们能永远的停留在这里。
02
影片的背景是十年前的北漂。
房东赶人,工作里的委屈,打肿脸不让家人担心,看不见的未来和回不去的过去,种种无奈即便是现在很多人依然会有感触。
见清和小晓两人热恋时寒冬深夜舍不得几十块去等公交,因为有对方也觉得寒冷能够忍耐。每天工作多么不顺利,想到对方而觉得拥有力量。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大都市像两只小蚂蚁相互取暖相互支持并相爱相融。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时期的他们处于热恋期,也就是情感里的“共情期”。在爱情里的“激情”期,但这个不会一直这样。
需要进入下一阶段,彼此需要空间,需要独立的时间。也就是爱情里三要素之一“承诺”,需要两个人认真的沟通确定彼此要的是什么,也要清楚自己是否能承担的起。
影片两个人见清被看不到的未来磨掉了意志,每天沉浸在游戏里,戴上耳机好像这样就躲开了社会对他的冷意。不需要想房租,不需要想明天在哪,但同时他也隔离掉了小晓。小晓也红着眼告诉他给你留了一半面,我们分手吧。
如果这个时候清楚这一阶段,那么选择给彼此空间,去沟通,小晓不会觉得对方不爱自己。而见清也不会想逃。
虽然清楚结局,但在见清追上去的那一刻还是期待他会上了地铁,告诉小晓去哪都行,但得我们要一起,不过同时更清楚他会放手。
03
他们两个在这一时期属于心理学上的“男女思维错位”。
见清想的是我给不了她想要的大房子,不能让她在大沙发里蹦蹦跳跳,不能春节体面的回家···我一无所有放开她对她来说才是幸福的吧。他记得的是小晓的大房子。不信自己有能力和她好好相爱,在没有房子的时候。
小晓看到的是见清的消沉和冷落,让小晓觉得这个“家”随着那个被遗弃的破沙发丢了。
年轻的我们在情感里带着自己的执拗和坚持,总是用自己以为是对方想要的爱意来揣测,去爱对方,结果却渐行渐远。就像小晓坐上的那列地铁,最终消失不见。
也会在情感里遇见不如意选择放手,会觉得轻松很多,会觉得未来会很好,没有这个人更好。见清最后没有上地铁,是意料当中的。
如果都能学会沟通,理性去相爱,失恋会减半吧。
小晓根本不想要什么大房子,那个时候的见清就是她的家。小晓十年后给他的回答:“如果你当时上了地铁,那我这辈子一定跟着你”。
很多男人都觉得女生要的是物质,是房子车,是光鲜体面的生活。可这个姑娘和你在一起时候你就是一无所有的时候,熬不下的不是嫌弃,而是丢了心里的“家”。
04
影片里最后见清看到父亲的信和儿子吃饺子的时候哭了,过一会儿起身去刷碗。是真的回不到过去了,安身在自己柴米油盐里。
在初冬的北京,十年后两个人正式的告别选择去释怀,去接受错过。
他和小晓是的确来不及,在最好的时间选择的是放任对方离开。地铁五分钟一班,怎么可能追的上十年前呢,十年太久了。
人生无常,你和明天都是我想要的未来。通常想着错过就错过了,不合适就算了,再找。
如果知道自己会一直念念不忘那么当初是不是该给自己和对方个机会?起码先搞清楚对方要的是什么,在共情期过后尝试沟通,也给彼此空间。很多时候说分手,除了想被挽留也是希望更好的“重逢在一起”。
我爱你,只想相爱,不舍得去怀念。
都乐的磨磨叽叽:
当初放下的是你,如今怀念也是你,别加戏。
趁人还在,趁人还爱。
喜欢就努力在一起,不爱就落落大方重新开始,别再以后一副伤心不已,念念不忘的样子,一点都不深情,只能显着三心二意。
看这部影片都气shi仙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