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的一篇2020年写的记录被禁了,申请后也没了后续,心中未免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想想算了,禁与解除对我来说并没有影响。本就是用习惯了这个软件记录随想而已。公不公开又有什么不同。
我常思考及反省。其实,许多事情真不必较真。只是常年的习惯让自己在很多时候不管结果如何就会去执行的一种习惯。比如,饭菜做多了即使吃不下也会硬吃,觉得倒掉就是一种无法原谅的浪费。那么,从来就没想过吃的过多身体承受的食物是不是也是一种浪费。不会被身体吸收,只不过通过肠道排出。至于,为何不放去冰箱第二天吃,这大概是被专家的言论洗脑了。我不知道倒掉,硬吃还是剩菜这三种情况而言,哪种伤害最小。
又比如说,为何要家长辅导孩子。一个磨具生产出来的一代人,教育又有何不同,还不如将所有孩子直接放入磨具。这样家长也不用鸡飞狗跳,还能进厂打螺丝。继续生,继续打螺丝。如果说家长自己带孩子唯一的区别那就是——爱。爱是什么?不是在肚子里就胎教,三岁就背诵绘本,七岁出口成章。每天刷不完的试题。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有一天培养了一个自己的思想的复制版。
在我年少轻狂的那些年,我曾一度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后绝对不会像自己的父母一般,思考做事。然而在时间的岁月里,某个瞬间发现手中干的事,嘴里说的话。竟然跟父母一模一样。比如,硬吃多余的食物,随手塞在某个角落的塑料袋,责备孩子的不用功,焦虑孩子为何不听自己的教导。
是否,那些在普通人眼中出格的事情,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磨具的命运。不得而知。至少我认为大部分根据教育的模式出来的人,是改不了结局的。原本以为多读了几年书,看了外面的世界,观念会不一样,结果发现到了某个年龄阶段却与父母完全重叠。
更点醒我的一个事,就是智能机刚流行的那些年,短视频兴起的时候。我总是拿刷到的一部分碎片观点试图来说服父母。让他们按照我觉得好的方式生活。不吃剩菜,少吃猪油,多做艾灸,还会开导父母如何和平相处。然而,父母每天睡的比我好,吃的比我多。一口气上五楼不带喘。上秒拌嘴下秒还是你爸好。而我坐在这打字都嫌累,按我的科学依据应该此刻喝着养生茶补个气血,然后熬个夜吃个宵夜大概就能生龙活虎了。至于家庭关系就是不吵不闹图个冷战到底。
记忆的沉淀造就了思想。思想按照习惯一直运转。想要创造新的观点就是打破以前的思想,在困难重重的前提下真实感受当下的状态。其实真的很难。